從説話都喘不過來氣,到正常工作,45歲的李晶這幾年經歷了一次人生“過山車”:讓他跌入谷底的是心力衰竭,讓他回歸正常人生活的是一顆國産人工心臟“火箭心”。


李晶曾在濟南市先後從事信用卡推銷和外賣送餐工作,妻子賢惠,兒女雙全,小日子過得平淡幸福。


然而,小兒子還沒滿月,李晶身體亮起紅燈。“先是爬兩層樓就喘,後來越來越嚴重,跟人説話都大口喘氣。”李晶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像胸口壓個石頭”。幾經求醫問診,他被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終末期心力衰竭,隨時可能猝死。


心力衰竭是千萬個家庭的噩夢。“對於終末期心衰,心臟移植雖然是較好的療法,但由於心臟供體嚴重匱乏,無法滿足患者需求。終末期心衰的治療和護理耗費了大量的資源,是全球性社會醫療衛生難題。”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劉曉程説。因此,加快人工心臟研發迫在眉睫,對患者而言,這意味著同死神賽跑。


人工心臟是最複雜、最精密的醫療器械之一,因製造精度和技術難度非常高,素有“醫療器械皇冠上的寶石”之稱。


為了摘下這顆“寶石”,自2009年起,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與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合作,加強攻關,將航太科技與醫學技術結合在一起。此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下屬北京精密機電控制設備研究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産經營公司和長征火箭工業有限公司聯合出資,成立航太泰心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心室輔助裝置研發攻關,該産品被稱為“火箭心”。


由於“火箭心”流體設計複雜度高、週期長、耗資大,通過數值模擬技術對滿足臨床要求的技術方案進行選型尤為重要。


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及時加入進來,構建心血管耦合系統血流動力學模型,利用“天河數字倣真雲平臺”對心室輔助裝置進行數字化設計與多工況實驗校核,極大提升了血泵性能。該平臺還加速了新産品的研發迭代與生産落地,使新産品開發週期縮短30%。


2018年,“火箭心”(植入式左心室輔助系統HeartCon)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式。作為國內首個完全按國家藥監局規定成功完成50例臨床試驗且當時國內植入數量最多的純國産人工心臟,它于2022年7月獲批上市。


2019年3月,李晶成為全國首例安裝“火箭心”的患者,他激動地説:“病了這麼多年,終於又能痛快呼吸了!”


李晶安裝的“火箭心”材質是鈦合金,相當於給心臟裝了一個“泵”,幫助已經衰竭的心臟泵血,保證了腦、腎、肝臟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從而讓患者自身心臟得到“休息”。


“磁液懸浮的設計沒有機械磨損,理論上可使用幾十年。”劉曉程表示,大量手術的成功及術後血泵正常運轉證明,我國心室輔助裝置的研發技術和性能已經達到國際同類水準。


截至2024年4月,“火箭心”已經挽救了150余位病人,上到花甲老人,下到十幾歲的少年,借助科技的力量,獲得了新生。


李晶出院後,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醫療團隊持續對他的身體情況進行隨訪。植入人工心臟一年多後,檢查證明他的心肌逐漸恢復了力量,射血指數達到正常水準。2020年4月,李晶成為少有的摘除人工心臟的幸運兒。


“醫療文獻認為2%的病人可能在人工輔助裝置的幫助下恢復心臟正常功能。在植入人工裝置及時、重視康復的情況下,這一比例有望上升到5%甚至更高。”劉曉程説,“希望通過可及的價格和一流的科技,讓更多心衰患者使用中國産的‘火箭心’得到新生。”


以“火箭心”為代表的高科技産品正在天津經開區不斷涌現。成立於1984年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我國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經過40年發展,這裡已經成為我國經濟規模大、外向型程度高、綜合投資環境優的國家級開發區。


近年來,天津經開區不斷提高製造業的“含金量”“含智量”“含綠量”,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持續增強發展新動能。截至目前,天津經開區已獲評汽車、電子資訊、石油化工、生物醫藥四大産業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


責任編輯:梁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