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工業和資訊化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貫通”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這是我國第一份針對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出臺的政策文件,也是第一份工業網際網路規模發展新階段專項行動。什麼是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為何要貫通這一體系?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標識解析體系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拿起手機,掃描商品外包裝上一個小小的二維碼,一聲清脆的“嘀”後,便可查詢到商品從原料加工到包裝質檢的全流程生産資訊。這背後是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在發揮作用。


工業網際網路標識就像物品的“身份證”。它借助條碼、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標簽等形式,為物品賦予全球唯一的身份資訊。標識解析則是讀取這一身份資訊的計算體系,被認為是工業網際網路的“神經網路”。有了標識這個“身份證”,在標識解析體系的助力下,小至螺絲釘,大至流水線,每一類生産要素及其運轉過程都能夠轉化為具體、可讀的數據。


當前,我國工業網際網路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已融入49個國民經濟大類,覆蓋全部工業大類。與工業網際網路同步發展的標識解析體系同樣進入發展新階段。


國家頂級節點是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中樞,上聯國際根節點,下聯二級節點及企業節點。災備節點則能在災害等極端情況下確保網路體系正常運轉。2022年底,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國家頂級節點在北京、上海、重慶、廣州和武漢五大城市完成部署上線,兩大災備節點也已經在南京和成都上線運作。這標誌著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5+2”國家頂級節點全面建成。


談及我國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近年來發展狀況,國內最大的標識解析技術服務商之一——北京泰爾英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爾英福)常務副總經理曾西平感觸頗深:“自2018年啟動建設以來,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的服務能力、服務規模和服務層次不斷提升,圍繞標識解析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標識節點運營和標識應用及解決方案等涌現了一批富有創造性的企業,並逐步萌生出一個新的産業形態。”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2月6日,全國正式上線的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二級節點數量達到342個,已經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46個行業,共接入企業節點超過41萬家,累計標識註冊量超過4520億,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國家頂級節點日均解析量達1.9億次。


工業和資訊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夯基架梁”工作基本完成,已進入“由建到用”的新階段。這將拓展工業網際網路標識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廣度和深度,推動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賦能千行百業,加快實現應用可控和生態可控,支撐製造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建設。


用標識貫通促進産業鏈供應鏈貫通


《行動計劃》第一個重點任務提出,貫通産業鏈供應鏈。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工業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研究所所長、泰爾英福董事長金鍵認為,標識貫通不僅是技術體系上的貫通,更代表著深層次的服務模式和産業創新方式,是數據的貫通和應用全棧服務能力的體現。“標識貫通可促進産業鏈供應鏈的貫通。它能讓企業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數據,為企業提供更廣闊的應用拓展和服務延伸的空間,實現數據的高效流通和使用。”金鍵説。


標識解析體系能夠為産業鏈供應鏈各環節提供唯一標識、資訊關聯、數據共用等服務,是打通産業鏈供應鏈的關鍵技術。“標識解析體系需要在産業鏈供應鏈上得到廣泛應用,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貫通産業鏈供應鏈,有利於推動標識解析體系的規模化應用。”曾西平表示。


著眼標識貫通,曾西平認為,應從政策貫通、技術貫通、應用貫通、生態貫通四方面發力。


在政策貫通方面,他建議相關政策應精準聚焦于需求側企業,在政策和資金支援上分級施策,形成區域特色。


在技術貫通方面,他認為當下主要問題集中在治理數據和信任管理方面,可以通過數據標準化來解決數據治理的問題,通過鏈網融合解決信任管理的問題,通過主動標識進一步提升識別採集技術。


在應用貫通方面,應重點著眼服務新型工業化建設,結合重點行業領域,聯合行業龍頭、鏈主企業,發揮標識在全産業鏈、全價值鏈、産品全生命週期的資訊關聯、精準定位、查詢追溯等優勢,鼓勵企業在生産、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應用標識解析體系,拓展應用範圍。


在生態貫通方面,應積極開展貫通政策宣貫會等活動,深入挖掘標識貫通好經驗、好做法,打造標桿示範案例,探索成熟有效的商業運營模式。


尚需培育應用生態、降低開發門檻


泰爾英福業務發展部總經理車涵認為,目前標識解析正逐步從下游消費側的産品追溯轉向上游的設計、生産、物流等環節。


“以我們服務的客戶長飛光纖為例,企業將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應用於産業鏈協同,給産業鏈上下游原材料、産品數據註冊標識。在生産過程中,通過App掃碼的方式,快速獲取原材料、設備等生産數據和廠家資訊,輔助生産控制與決策,提升生産效率,減少手工填寫的錯誤率,保障産品生産品質。”車涵坦言,當前階段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的主要應用依然集中在産品設備層的淺層應用,以産品追溯、設備管理為主,過程流程層和産業資源層的應用相對較少。而這些才是能充分發揮標識解析體系跨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能力的場景。


“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應用生態尚未形成,供應商體系、標準化體系尚不完善,定制化開發成本高、週期長,導致應用開發的門檻較高。”車涵認為,規模化應用的前提,是標識應用能夠持續滿足企業或産業數字化發展訴求,解決企業生産運營難題或為其帶來實際收益,滿足産業資源匯聚、互通、增值的需求。


他建議,産業發展應以企業、産業鏈、創新載體為核心,從企業底層需求出發,探索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的標識産品工具和解決方案,實現“小切口,大賦能”;構建行業數據字典、行業數據資源池,推動行業生態形成,發揮規模效應,實現標識應用規模化升級。


責任編輯:梁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