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仍餘音嫋嫋時,10月30日,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將重返上海,向世界展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11月1日,匯聚諾貝爾獎、沃爾夫醫學獎得主的第四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開幕;11月5日,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隆重開幕……

四場國際盛會接踵而至,上海訪客絡繹不斷。作為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密集交流季”顯示著上海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國際化的視野,搭平臺、迎賓客、創多贏。

“第二故鄉”成“第一秀場”

“我熱愛上海,我感受到這座城市對原始創新的尊重、對前沿科學的追逐,以及對青年才俊的包容期望。”庫爾特·維特裏希是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也是第一批來滬工作並拿到中國綠卡的諾獎得主,並獲得了2020年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

他向記者表示,蓬勃發展的上海,正成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尤其是這裡對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視,讓跨國科學家能夠更好攜手合作。

11月1日即將開幕的第四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一直是全球“最強大腦”智慧碰撞的盛會。今年,參會科學家來自全球100多個城市,覆蓋14個時區,有131位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參會,其中包括68位諾貝爾獎得主,此外還包括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等世界頂尖科學獎項獲得者。

在不少參會者看來,中國已成為國際科技和商貿合作中,不可或缺的“引力場”“首秀臺”。

東芝將第四次參加進博會,再次印證了東芝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和堅定信心。“中國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宮崎洋一説。

第四屆進博會也再創多個“最”:展覽面積超過36萬平方米,簽約參展企業數量和國別(地區)數量均超過往年,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踴躍,“回頭率”超過80%……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在治療、藥物和疫苗研發、防控等多個重要領域,各國科學家協力開展科技攻關和跨國合作,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年的多場國際盛會,讓世界共用中國的發展機遇,並在多個領域開花結果。

“進博會孕育了‘大商機’,讓我們選擇進博會作為更多最新創新技術的全球首發舞臺;進博會更激發出強大的新發展動能,鼓勵我們持續增資擴産,提升産業鏈能力帶動中國創新走向全球。”瓦裏安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張曉説。

第四屆進博會上,強生電子支氣管內窺鏡手術機器人、雅培新一代具有藍芽連接功能的植入式心律復律除顫器、都樂公司比利時紅啤梨等一批展品將實現全球首創、亞洲首發或中國首發。

讓“開放舞臺”成“共用平臺”

“作為一家深耕中國40餘年的跨國企業,參加進博會能讓更多人借此機會了解到企業聚焦數字創新、綠色減排、開放合作等方面的專業服務能力。”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總裁李淩説,中國給跨國企業提供的不僅是發展平臺,更是展現自我的舞臺。

進博會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一個縮影。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連續12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2021年1月至9月,中國進口近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2.6%,規模創歷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都有20%以上的同比增幅。

回頭客投下“信任票”。“自2018年首屆進博會以來,ABB以極大熱情從不缺席。進博會展示了中國政府對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堅定支援,積極向世界開放市場,有力促進了全球經貿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復蘇與增長。”ABB(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康亮説。

世界密集與上海交流,更顯開放新高地的磁力效應。根據最新規劃,“十四五”期間,中國將在法律、運輸、金融、資訊傳輸、教育、醫療等領域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準入限制,推進更高水準對外開放。在全球化、資訊化、網路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上海近期還發佈《關於加快推動基礎研究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基礎研究國內外交流合作。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説,上海將充分發揮開放的優勢,繼續組織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通過聚焦國際科技界普遍關注、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影響深遠的研究領域,加大吸引別國參與的影響力,力爭為解決世界級重大科學難題貢獻更多“上海智慧”。

用“世界語言”説“中國故事”

“嗨!猜猜我在哪?”身材高大、扎著辮子的美國人瑞恩是一位“網路紅人”。剛一踏進中共一大紀念館,他就迫不及待打開手機,一邊參觀、一邊視頻連線自己的中國女朋友,即時分享展示中共一大紀念館內的各種展陳。

第九屆世界中國學論壇期間,在位於上海市黃浦區黃陂南路、興業路口的中共一大紀念館,一群膚色語言不同、服飾各異的世界中國學研究者,正開啟自己的“神奇旅程”。

世界打開上海的方式,既有最硬的科技前沿、最潮的“首秀首品”,還有這座城市的歷史與現在。這裡既是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又是人民城市理念首創地、城市治理最佳實踐地。

在15分鐘生活圈、住宅小區綜合治理、生活垃圾分類、架空線入地和幹線整治、市容市貌環境整治等方面,上海涌現了一批城市治理的最佳實踐案例。作為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上海正在努力打造成為中國城市的治理樣板,向世界展現“中國之治”新境界。

最新發佈的《國際青年眼中的中國與世界》調查報告顯示,受訪國際青年中有高達46%的比例認同“中國是全球發展的貢獻者”,這一新共識已經與“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東方大國”的傳統印象並駕齊驅。

無論是哪場盛會,聚焦的都是人類共同命運:應對氣候變化如何更好可持續發展?開放創新是否能更好創造科技共同體?世界超大城市建設和治理有無樣板方案?……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這就是上海“密集交流季”為世界給出的答案。


責任編輯: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