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獲得奧運女子單人10米臺冠軍之後,連日來,在她的家鄉廣東湛江邁合村,車輛絡繹不絕,不少網紅主播冒雨在全紅嬋家外直播。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表示,近期已在村口設置疫情防控點,呼籲大家理性打卡。目前,全紅嬋老家已謝絕外人進村(據8月8日騰訊網消息)。

從圍觀“流量大師”、砸門“大衣哥”、災區偷救生艇,再到此次全紅嬋的老家被網紅徹底“蹭熱”,近年來,流量網紅恰似開閘洪水,大有不可阻擋之勢。這幾天,有人直接堵在了全紅嬋家的大門口,就差要爬進去了;有些網紅一邊直播一邊帶貨。全紅嬋的媽媽發出感嘆:嫁過來這些年,現在才知道家裏有這麼多“親戚”。

家裏出了奧運冠軍,對於全紅嬋家人乃至家鄉父老來説,當然是天大的喜事。冠軍家庭得到獎勵、資助乃至全網關注,也在情理之中。但應付這麼多為流量而來的“不速之客”,也確實有點棘手。難道就沒有相關法律來管管嗎?有的。根據我國民法典第1032條,私人生活安寧屬於個人隱私。除非徵得權利人同意或者法律另有規定,侵擾他人私人生活安寧,屬於侵犯隱私權的行為。

但是,民法典的明確規定一旦遇到蹭流量的“洪流”,就顯得有點勢單力薄了。這幾年,網紅圍觀早已打擾了很多人的生活安寧。這種情況之所以愈演愈烈,內因當然是流量驅動,外因則是多方面的,這其中,對網紅這一新現象“規範合圍”尚不夠嚴密的問題,值得重視。

近年來出現的網紅大軍,可以説完全是一個新群體或者“職業”,從其活動內容來看,這些人的直播行為有時有點像新聞報道,有時候又像文藝演出、商品銷售。不同的是,上述行業目前都已有成熟、嚴格的行業規範和立法來管理,而網紅,由於其特點“十三不靠”,因而缺乏必要的行業規則。這就形成了一種錯位:他們一邊做著“職業”的事兒,一邊又享受著普通人的權利和自由。也正因如此,對於網紅擾民現象,至今仍是道德譴責多,得力措施少。從全紅嬋家鄉工作人員以防疫為理由呼籲理性打卡,管理上的無奈就可見一斑。

有效規制網紅圍觀現象,線上監管與線下執法有效聯動起來,應該是一種比較切實可行的辦法。一方面,平臺由於監管力量所限,對逐個播主、逐條短視頻進行動態的實時審查,不太現實。而線上下,還以全紅嬋家鄉的執法現場為例,當地工作人員也只能努力維持秩序,最後也只能“禁止進村”;同時,要等全紅嬋家人通過起訴的方式維權,顯然更跟不上網紅的“節奏”。如果當地執法部門與平臺監管者之間實現直接的資訊溝通與配合,由雙方共同發力,網紅圍觀的情形應該有望得到及時處理。具體來説,平臺監管方得到線下執法部門提供的線索和建議後,可以及時發出通知,制止類似直播或短視頻上傳行為,違者予以封號等處置。這樣一來,不但監管工作的反應會更迅捷,當地的執法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目前來看,將線上線下的監管力量連成一片,形成合力,是新時代、新情況的現實需求。從長遠看,改進平臺目前根據流量制定利益分配的機制,才是治本之策。有朝一日,如果除了流量之外,“流質”成了平臺的更重要的評價指標,網紅為流量“餓虎撲食”的怪象才能得到根治。


責任編輯: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