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升級,審美風格、設計理念、款式功能、文化主張越來越成為消費者追求的商品賣點,人們願意為了個性化的喜好和追求買單。反向定制這個看似陌生的經濟新名詞也逐漸進入到大眾視野,為消費者的個性表達提供了出口,成為商家競相瞄準的市場新機遇。

引領時尚消費新潮流

一家做燕窩的食品企業,一度認為傳統滋補品的消費者是45歲以上的人群,但通過大數據調研分析發現,25~35歲的年輕人也是滋補品的主流消費群。於是,開始生産符合年輕人口味的産品。

近年來,30歲左右的年輕人腰椎性疾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一家家居企業,專門生産滿足上班族長期伏案工作狀態下的健康護腰需求的椅子。同時,考慮到上班族中午休息不方便,這款椅子設置了多擋調節,在椅子下方配備隱藏式腳托,可以直接躺平。

近年來,一種新型定制方式——反向定制逐漸走俏。反向定制(C2M),指“從消費者到生産者”的模式。反向定制模式改變了以往“從生産者到消費者”的製造路徑,將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消費者的需求上,要求生産者通過科技手段,如大數據技術等在消費端獲取用戶數據,分析用戶偏好,生産出真正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産品。

眾多電商平臺都將反向定制業務作為自己商業佈局的一部分。2018年,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計劃,鼓勵企業轉向C2M生産模式。2019年,淘寶啟動C2M産區計劃,京東開放C2M個性定制服務,蘇寧搭建C2M平臺。2020年,以C2M定制商品為核心供給的淘寶特價版正式上線。目前,消費者可在各大電商平臺找到許多價廉物美的反向定制産品。

《2020年線上新品與C2M消費趨勢報告》指出,居民生活水準的提升要求市場提供精細化、多功能的新産品。以C2M為主要模式的新品經濟幫助從供應端到消費端實現成本、效率、體驗的升級,開始成為中國消費市場成長的重要驅動力。

科技為個性化定制賦能

隨著“90後”“00後”群體成為消費的新生力量,很多人在消費上追求與眾不同,對産品的需求也呈現出個性化、差異化的特點。

“過去,由於小批量生産邊際成本過高,定制消費難以實現。但隨著工業網際網路、數字技術在製造業的運用,個性化定制可以在幾乎不增加邊際成本的情況下實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認為,科技為個性化、差異化消費需求的滿足提供了必要的支撐。

嘗試過定制消費的郭女士坦言,自己在定制的過程中曾遇到過一些問題。“因為是網上定制,不能面對面交流,溝通的時間成本很高,用了很長時間才確定好印刷圖樣,差點就耽誤了婚禮使用。”

在雲南玉溪從事鮮花生産的李強會根據昆明鬥南花市鮮花價格的高低,調整不同鮮花品種的種植規模。“但是從收到資訊反饋到種植、再到上市有一定週期,無法保證彼時鮮花還能賣上好價錢。”李強期待有更高效的方法提示自己該種什麼品種的鮮花。

面對定制消費中的消費者需求不明確、生産者資訊獲取滯後等問題,反向定制模式以科技賦能,為更精準、高效地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提供了可能。

盤和林介紹説,傳統定制是消費者提出要求,由廠商生産製造,而反向定制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喜好,推送商品。尚未被消費者自己所意識到的需求可以通過反向定制被挖掘,消費者無須親自參與定制,便可獲得符合自己需要的産品。

“儘管反向定制技術日漸成熟,但現實中生産小批量産品的邊際成本還無法歸零,且小批量生産依賴於設備的數字化和智慧化,這對於當前自動化還沒有全面推進的製造業來説,尚需一些時日。”盤和林強調,人工智慧、智慧化柔性製造、工業網際網路、消費網際網路都是反向定制必備的技術。

市場新寵更應邁穩腳步

“打遊戲時收到別人的聊天消息會以彈幕的形式出現,而不會影響遊戲體驗;當玩家發揮出色的時候,還會有高光時刻燈效。”這是某視頻平臺的遊戲主播在測評一款專門為手遊愛好者設計研發的遊戲手機。

近年來,有關企業與電商平臺合作,推出過多款了解用戶需求後反向定制的遊戲手機。深諳消費者心理、量身打造個性化功能,反向定制商品往往“出道即成爆款”。

除手機外,在電商平臺“618”大促期間,其他品類的反向定制産品也顯示出了強大的市場潛力。根據相關平臺的數據,“618”大促活動首日,筆記型電腦品類的反向定制産品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倍;6月10日家電品類日,滿足消費者除菌健康、智慧感應、節能環保等新需求元素的新風空調銷量同比增長9倍;6月18日,遊戲電視成交額超5月全月。

盤和林教授表示,消費品的本質是滿足用戶需求,能實現這一本質要求的反向定制模式是未來消費品銷售的主要發展方向。“但推動反向定制模式的成熟也存在一些困難之處,一方面在於如何實現不增加成本的定制,另一方面在於收集消費者數據後,如何精準地把握消費者需求。”

北京錦鐘律師事務所律師聶洋城認為,個人資訊安全、産品品質、售後保障等或許是反向定制尚需解決的問題。“目前對於消費者數據的保護還有不到位的地方,作為一種新興模式,反向定制的産品品質還有待驗證,售後服務也可能不如傳統商品般系統化。”

“平臺收集利用用戶資訊,應遵循正當、合法、必要、同意的原則,禁止用戶資訊的跨平臺傳播;企業應依靠柔性化的生産技術、個性化的用戶服務保證産品和售後的品質;相關部門應對平臺收集和利用用戶資訊予以規範,對反向定制市場進行合理引導。”聶洋城建議道。


責任編輯: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