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短視頻帶貨已成為一種較常見的行銷方式,不過,也有一些直播通過“賣慘帶貨”,以一些嚴肅的社會話題為噱頭,博取觀眾的同情和注意,借機兜售商品。

充滿套路的“賣慘帶貨”,不僅涉嫌虛假宣傳,傷害了公眾的感情,挑戰了商業倫理底線,更是一種對消費者的欺詐,不利於誠信社會建設。對此,有關方面應及時加強監管。

短視頻平臺應履行好主體責任。對於“賣慘帶貨”套路,短視頻平臺絕不能置身事外。快手曾發佈公告表示將嚴打演戲炒作直播賣貨,違規者將面臨扣除電商分數、封禁賬號或小黃車、繳納違約金等處罰;抖音也表示要重點打擊演戲炒作賣貨、賣慘行銷等擾亂平臺秩序的行為。這些表態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相關平臺應真正落實到位。

主播們應強化自律。無論是有商家背後支援,還是主播自己創作,均須恪守法律行事,一定不能逾越法律底線,否則必將受到法律法規的處罰。

相關部門則須加大監管力度,謹防短視頻平臺淪為不法經營行為的“幫兇”,引導主播遠離不靠譜的“劇本”,依法誠信搞行銷宣傳。

據統計,2020年直播帶貨規模將近1萬億元,用戶規模已近4億。應該説,唯有更規範合法,去除“賣慘帶貨”這樣的不實套路,直播帶貨才能夠真正惠利各方。當然,消費者也應睜大眼睛,對悲慘劇情加以核實,對兜售不合格産品的不妨加以舉報,當自身權益被侵害時應積極維權、及時止損,倒逼市場更規範。


責任編輯:周思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