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年輕人第一次見識到社會的複雜是通過招聘網站。此前,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網幾家招聘網站就被央視“3·15晚會”點名通報。據央視記者調查發現,在各類貼吧、論壇、QQ群等社交平臺,出售簡歷的資訊隨處可見。而這些還只不過是目前招聘平臺亂象的冰山一角。

人才要找工作,工作同樣也需要找到人才,兩者的資訊不對稱使得招聘平臺有了存在的必要性。網路招聘平臺是把線下的職業介紹轉移到了線上,發揮了網路資訊服務的優勢,有效促進了企業和求職者的資訊匹配。

然而,通過招聘陷入“消費貸”“培訓貸”,招聘平臺售賣簡歷等亂象,讓許多年輕人防不勝防。有人甚至直言:這屆年輕人不敢再相信招聘網站了。招聘網站為何會從求職者的“法寶”,變成一些人眼中的詐騙工具呢?

經濟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激勵。激勵通常被定義為一系列獎勵或處罰措施,這些措施旨在誘導一部分經濟主體從事特定的行為,從而産生另一部分經濟主體所需要實現的結果。不同的激勵措施,會讓處於不同位置的人作出不同的反應,從而産生不同的效果。招聘網站出現如今的這些亂象,恰恰就是一些激勵措施所産生的後果。

網際網路世界中沒有絕對的免費,通常會有一個最終付費者,招聘網站對求職者免費,而付費的往往是招聘者。對許多網路招聘平臺來説,吸引更多企業入駐和付費,才能讓自己獲得更多收益。

然而,企業是否購買招聘網站的服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從收費服務中找到合適的人才。這時,便會出現一個悖論:企業更早找到合適的人才,就會減少付費頻次;可是平臺若是為了刺激企業持續付費,使其更晚找到合適人才,那企業也會降低使用招聘網站的意願。

一些招聘平臺的銷售人員每個月會有固定的業績指標,這種考核不是針對撮合了多少人才和崗位,而是出賣了多少簡歷。他們為了完成業績,會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向人力資源公司出售簡歷。如此,招聘網站成了簡歷的“二道販子”,實際承擔人才匹配工作的還是線下的人力資源公司。

此外,還有一種針對代理商的激勵:對招聘平臺的代理商而言,主要的收入方式是通過引進企業入駐。為了盡可能增加企業入駐量,一些代理商會放低平臺準入門檻,原本不符合標準的公司也能夠註冊成功。

門檻降低的後果自然是詐騙者層出不窮,求職者蒙受損失就會導致平臺上的求職者品質下降,使得企業的正常招聘需求更難得到滿足,從而相繼退出平臺,而代理商為了業績則會更進一步降低門檻。也就是説,這是一條惡性迴圈的鏈條。

平臺匹配率降低、售賣簡歷氾濫、代理放縱騙子入駐,這些問題的産生都源於一開始的激勵措施。要改正問題自然需要改變激勵措施,對於平臺而言,還是需要找尋新的盈利模式。如今招聘需求更加垂直化,一系列行業類型的招聘網站,通過有針對性地提供差異化服務,從而提高人才匹配速度。如此,可以依賴服務營利,而不僅依靠流量。

除此之外,更應該加強相關監管,嚴控企業入駐的門檻,防止騙子企業趁虛而入。作為平臺,對代理商的管理不能放鬆。騙子企業對代理商來説是業績,但對平臺來説是傷害。要想重新獲得年輕人的青睞,招聘網站還需明確問題,強化內部管理。


責任編輯:周思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