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從生産製造到售後服務需要跨行業、跨地域,由此在生産效率、運營成本、實施進度、售後服務等方面還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區塊鏈憑藉技術優勢,有利於解決上述種種問題。” 

今年兩會,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提出的建議與區塊鏈相關。 

他認為,區塊鏈技術可為上下游産業鏈資訊不透明、生産實施變更頻繁、産業鏈條複雜、産品服務效率低、售後服務困難等問題的解決提供有效管理環境和技術創新,構建工程機械行業産業區塊鏈,推動相關企業上鏈,建立高效協同生態。 

在兩會會場上,無論代表還是委員,不少人都在關注區塊鏈技術。 

比如,臺盟中央建議“合理利用區塊鏈技術,推進醫療資訊化建設”,廣州市政協副主席、民革廣州市委會主委于欣偉委員提出《借助區塊鏈加強網路遊戲監管,助力青少年形成良好網路行為習慣》的提案。 

“在‘十四五’時期,支援區塊鏈技術發展,有利於賦能實體經濟、優化社會治理、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李世傑向媒體表示。 

區塊鏈晉陞國家戰略,加速進入應用期 

李世傑指出,目前,我國在區塊鏈發展和應用方面仍存三大問題:缺乏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區塊鏈標準制定主體未“串珠成鏈”,技術應用缺乏創新“龍頭”。 

2019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曾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集體學習,自此,區塊鏈成為我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到了2020年,區塊鏈被納入“新基建”板塊,為國家力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等條文背後無一不是區塊鏈等新技術支撐。 

3年前,國內第一張區塊鏈數字營業執照在濟南高新區政務服務大廳誕生,該平臺以智慧流程式控制制技術、人工智慧演算法和區塊鏈可信傳遞為支撐,用網際網路代替櫃檯作為傳送帶,讓軟體機器人代替群眾和工作人員跑路,工作一旦啟動,流水線便自動運轉,智慧驅動業務傳遞到各個環節,並利用軟體機器人智慧打通各個業務系統。“同時依託區塊鏈技術保證辦事材料和證照網上可信實時傳遞,可解決數字資料和證照跨部門、跨系統共用難題。”負責技術研發的山大地緯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鄭永清告訴記者。 

記者採訪中發現,類似場景在現實中並不少見。 

比如濟南在國內首創“政府數據上鏈+個人鏈上授權+社會鏈上使用+全程追溯監管”數據共用新模式,並建設了“泉城鏈”平臺面向個人、企業、機構提供全方位數據服務。每一位市民、每一家企業都可以擁有一個“泉城鏈”賬戶和“數字保險箱”,通過“泉城辦”等App,獲取自己的“鏈上數據”,並像手機支付一樣安全便捷地“消費”自己的數據資産,將數據自行授權給第三方使用。“真正做到自己的數據自己掌握,讓誰用自己説了算。”鄭永清補充道。 

深度應用尚需統籌設計 

“培育經濟高品質發展新動能,不僅需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更需要在區塊鏈、5G、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發展上加速趕超。”全國兩會前,山東省人大代表、山東東宏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倪立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新一代資訊技術是時代機遇。 

實際上,近兩年來,區塊鏈作為數字經濟産業的新增長點,為各地追捧。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和今年的地方兩會,每年都有“20+”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將區塊鏈寫入當地政府工作報告,部分中西部省份更是將該技術作為彎道超車的新賽道。 

此外,《民法典》《個人資訊保護法》對資訊共用提出了更高的限制性要求,原有的數據共用方式面臨極大挑戰,基於區塊鏈可以實現“還數於民”、確立“數權”,形成合法合規的新型數據共用模式,用“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共同解決制約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數據資産流通瓶頸。 

記者了解到,在國內,區塊鏈核心技術、數據共用模式等都已經實現一系列創新突破。比如上文提到的,國內第一張區塊鏈數字營業執照便擁有完全自主産權,不依賴於國外開源平臺。 

不過,相對於技術層面,此次兩會上,代表委員們更多聚焦于區塊鏈的應用。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區塊鏈應用推進過程中缺少明確的業務主管單位;此外,尚未統籌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監管與鼓勵、投入與産出等關係;缺乏全局規劃和總體佈局。”李世傑的這一發現,指向了區塊鏈在應用層面的瓶頸問題。他發現,由於機構間利益衝突以及投資回報率不確定等因素,區塊鏈技術應用出現推廣難、規模小、缺乏剛需應用級場景等突出問題。“十四五”期間,在加快形成雙迴圈的新格局下,佈局區塊鏈技術意義重大。在此角度上,破解區塊鏈的應用難題,迫在眉睫。


責任編輯:周思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