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八部門發佈《關於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下稱《意見》),強化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加強電商和快遞規範管理,增加綠色産品供給,培育迴圈包裝新型模式,加快建立與綠色理念相適應的法律、標準和政策體系,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此消息在資本市場也引發波瀾,快遞物流板塊出現整體上漲。而相關上市公司也在擴容。12月22日,森林包裝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機板掛牌上市。

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邵鐘林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八個部委聯合發佈相應《意見》,推動政策出臺,這是之前所沒有的,體現了國家及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該政策非常重要,需要大家一起出力。不過目前來看,這一政策實施很難落實到某一部門或者環節,牽扯到眾多産業領域,不是一個行業所面臨的問題,是事關生態的重要課題。”

據了解,目前過度包裝、包裝浪費問題普遍存在,而縱觀整個産業鏈,缺乏對包裝材料等專業研發機構,企業投入力度有待加強。目前,包裝已成為電商、物流、食品等各産業的重要環節。環保材料的研發,打造生態綠色包裝紙全産業鏈,對各行業及人類綠色生態環境的建立尤為重要。

過度包裝普遍存在 政策完善落地意義重大

隨著電商、快遞、物流行業的高速發展,過度包裝等問題也越發凸顯,包裝浪費、材料複雜、環保度低等帶來包裝的繁瑣、過度。這也直接抬高了成本,浪費大量人力物力,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快遞業務量已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一,快遞業每年消耗紙質廢棄物900余萬噸,塑膠廢棄物約180萬噸,並呈快速增長趨勢。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快遞整體包裝過度,從反覆換庫、大包裝拆解到小包裝等,包裝資源浪費現象確實存在。在我們對眾多電商的實地調查中發現,大部分電商倉儲和倉庫雖然很先進,擁有一流的技術水準,但在包裝時,依舊是一層層、一件件裝箱,不僅材料成本高,也浪費大量人工勞動,快遞、物流包裝有很大優化空間。”

此次《意見》就提出,要規範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和處置,適度提升復用比例,保障快遞包裝廢棄物及時得到清運。同時對於包裝産業鏈各環節的規範予以明確要求。

國務院國資委機械院創新中心主任宋嘉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八部委聯合發佈《意見》的意義在於,不僅是政策延續,更是為了指導整個行業的下一步高品質發展。從過去行業指導性為主,到現在提出了約束性機制,這是一個質的變化,對市場清晰的傳遞出國家轉型升級的決心,將逐步建立與綠色發展理念相適應的標準、法規等完整的治理體系。”

為推動綠色快遞包裝,早在2017年,國家郵政總局聯合10個部委就發佈了指導性文件,並且在8個省份和5個全國性快遞物流公司開展試點工作。2018年制定了相關標準,並且在全行業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

“相關政策如若切實落地,對行業的影響應該説是‘一升一降一增’,降的是低品質、高污染的生産企業;升的是數字化、自動裝備、無人技術的應用水準會進一步全面提升,對物聯網、智慧分揀裝備、無人物流裝備;增的是區塊鏈、資訊安全行業,由於數據量的增加,和新技術的應用,將形成全程可追溯、資訊安全的‘數字孿生物流體系’。”宋嘉表示。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認為,該《意見》對全行業推進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有重要意義,從目標任務、基本原則、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規範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政策指引和規制,其要求明確、任務清晰,措施得力,對於加快我國快遞包裝“綠色革命”將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他認為:“該《意見》與以往出臺的政策相比,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政策規制較高;二是目標要求清晰;三是注重源頭治理。”

《意見》還明確指出,到2022年,我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達到85%,可迴圈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700萬個。到2025年,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迴圈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1000萬個。對於各部門各地細化分解任務有重要指導作用。

同時,《意見》鼓勵電商和快遞企業在網路零售和快件收寄中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包裝産品,鼓勵在同城生鮮配送、連鎖商超散貨物流中推廣應用可迴圈可折疊快遞包裝,減少一次性塑膠泡沫箱等的使用;要求開發智慧打包等新技術,加快綠色環保、功能包裝材料研發應用等,這些具體的措施,為進一步從源頭上加強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提供了破解的思路。

在解決“過度包裝”的同時,新政的落地還將有助於推動行業將形成“源頭控制、全鏈條綠色、全國統一、末端再利用”的綠色、智慧快遞體系,降低電商行業成本。

環保材料成本高  企業研發力度低

雖然相關政策正在逐漸完善,但《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缺乏專業的研發機構、企業投入力度低、環保包裝成本高等問題在行業和企業中存在,構建真正的“綠色包裝”生態環境有一些難點和阻礙,相關政策的切實落地還有待各方共同努力。

記者調查發現,對於電商和物流企業而言,環保材料目前普遍價格還較高,甚至是普遍材料價格的2倍以上,但電商、物流利潤本身非常低,如何降低環保新材料的成本非常重要,也是政策能否順利落地的關鍵所在。

一位專門從事環保包裝材料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公司已經在厭氧工藝的環保材料上研發成功,公司正在尋找權威機構進行檢驗,如果未來實現應用,企業包裝成本將比原來降低15%-20%,進一步推動材料在快遞及環保材料的應用。不過現階段,目前行業面臨的普遍現象是:環保材料研發成本高、專業團隊和研發人員較少。電商、物流企業正在參與進來。”

賴陽表示:“在‘綠色包裝’落地的過程中,包裝材料的使用和技術升級及改造尤為重要。研發新技術、新材料及簡化包裝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也減少包裝量。目前,材料技術創新研發空間是非常大的。目前相關規定已逐漸完善,電商、物流企業應該進一步研究,力求降低成本,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

他認為,綠色包裝的成熟和研發,應該由各方共同完成。“縱觀整個電商、物流産業鏈,目前,行業內缺乏對該領域專業研究的企業和機構,在材料方面研發團隊也非常欠缺。物流、電商企業可以自己研發,也可以委託第三方或者與其共同研發。相關企業的投入力度仍需加強。”

邵鐘林説:“此次《意見》提出‘減少電商的二次包裝’,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目前,包裝在電商、快遞物流這兩個行業中消耗量最大、要求最高,企業應該先行,加強研發,其他行業企業也可逐漸進入。”

據了解,目前常用包裝主要包括三種:出廠包裝、銷售包裝、快遞包裝(寄遞包裝),寄遞包裝需要考慮運輸、分揀、分發過程,要具有抗顛簸、壓力、冷熱的能力,這就給相關環保材料的研發增加難度,而對於企業而言,如何加強研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本土企業軟權力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錫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建議:“對於快遞企業來講,必須以綠色環保包裝為轉型方向,同時與原材料基礎研發、包裝設計、生産、人工智慧等高科技企業進行跨界合作,生産複合利用率較高的高智慧的多次利用的智慧包裝。電商企業則要強化流程管理,實行顛覆式的包裝轉型,以規模化採購來降低包裝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優勢。”

邵鐘林指出,在新政的實施過程中,法律的強制約束也非常重要。“環保法律法規的約束性來自兩條:本身的約束力、執法嚴格。相關部門一定要建議嚴格的執法依據和方式,相關法規、法律的實施和落地才可以切實。企業也應該積極相應綠色環保,運營綠色材料,節約成本。同時行業應該儘快建議統一的規範及經營形式,公平交易,也是相關政策切實的落實基礎。全國不分地區,電商和快遞行業都必須落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必須要有相關法律來保障。”


責任編輯:周思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