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行業規律和技術特點,國家醫保局近日印發《關於完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以支援“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有序發展。意見旨在通過合理確定並動態調整價格、醫保支付政策,支援“網際網路+”在實現優質醫療資源跨區域流動、促進醫療服務降本增效和公平可及、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重構醫療市場競爭關係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關於完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明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開展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按項目管理;營利性醫療機構可自行設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項目準入以省級為主,同時要滿足衛生行業主管部門准許、直接向患者提供服務、實現線下相同項目功能的基本條件,並明確了遠端教育培訓等不作為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情形。

線上診療和處方藥的公司將有望受益

對於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網際網路+”醫療服務,主要由醫療保障部門對項目收費標準的上限給予指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價格實行市場調節。意見明確,對線上線下項目實行平等的支付政策,並要求各地根據新業態特點,完善總額控制、支付方式、協議管理以及結算流程等。

按計劃國家醫保局將於9月發佈網際網路醫療收費細則。隨著國家層面對於網際網路線上診療的進一步規範化,各省層面網際網路醫療納入醫保將進入實質性階段。

從市場層面來看,機構認為,國家醫保局首次明確了網際網路醫療可以納入醫保支付範疇,目前深度佈局網際網路醫療尤其是線上診療和處方藥的公司將有望受益,如平安好醫生、阿裏健康等。同時,醫療資訊化板塊也有望受益,包括幫助線下醫院建立網際網路醫院的平臺運營商,以及政府醫保相關資訊和服務商,如衛寧健康、久遠銀海等。對這一重大政策利好,相關企業紛紛“點讚”。微醫創始人廖傑遠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全國網際網路診療的醫保線上結算就要實現落地,對這個行業是最根本性的促進。平安好醫生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指導意見首次對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的管理原則、準入項目等給出了明確的管理辦法,這些都對行業起到積極作用。

網際網路醫療進入密集發放牌照階段

近來,隨著多個省份網際網路醫療監管體系的完善,網際網路醫療進入了密集發放牌照的階段。醫保支付一直被認為是制約網際網路醫療的一個瓶頸,指導意見確定了醫保支付的範圍,並完善醫保協議管理,明確對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按照線上線下公平的原則配套醫保支付政策。

申萬宏源報告指出,預計“進醫保”與“脫卡”分三步走,包括網際網路診療、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網際網路購藥。

“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定點醫療機構提供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項目與目前支付範圍內的線下醫療服務項目內容相同,經過備案後即可納入支付範圍並按規定支付。二是定點醫療機構提供的屬於全新內容,線下沒有相對應的醫療服務項目內容,省級醫保部門可綜合考慮臨床價值、價格水準、醫保支付能力等因素後決定是否納入醫保支付。

此外,國家醫保局還特別解釋了“線上線下公平”的具體含義,以價格政策為例,所謂線上線下公平,不是簡單機械的線上線下同價,而是要從成本構成、服務價值、資源配置等各個角度,深入分析線上線下的聯繫和區別,綜合考慮線上線下醫療服務的比價關係和價格水準。比如公立醫療機構依託“網際網路+”提供家庭醫生服務,按照服務包簽約內容和標準提供服務和結算費用,不因服務方式變化另收或加收費用。

今年2月發佈的《2019網際網路醫院發展研究報告》中提到,2019年,僅7.14%的網際網路醫院實現了盈利,92.86%都處於虧損狀態。此外,網際網路醫院線上日接診量普遍不高,日接診量為1000人次以下的佔72.86%。業內人士認為,非公醫療機構提供的很多遠端醫療項目都不屬於醫保支付的範圍,另一方面,根據一些地方已經出臺的診療標準,非公醫療機構提供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並不會得到額外的高價格或者高支付。

責任編輯: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