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市推廣“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有望在市級層面“通存通兌”)

近日,國家民政部明確表示,已將“時間銀行”納入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範圍,並爭取在試點基礎上獲得突破,建立起能夠在全國推廣的運作模式。昨天,記者從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在棲霞、鼓樓、建鄴等區探索“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新模式的基礎上,今年將醞釀成立市級層面的“時間銀行”,實現通存通兌,並在全市推廣“時間銀行”這一互助養老模式。

所謂“時間銀行”,是指志願者在為他人提供志願服務後,相關平臺將其志願服務的時間記錄存儲起來,將來,這些時間儲蓄可用來換取他人為自己提供服務。這種公益服務模式在互助養老領域使用最為廣泛。

今年64歲的市民呂秀英,隨身攜帶著一張特殊的“銀行卡”,卡裏儲存的是時間。5年來,呂秀英的這張卡裏已經存了1000多個小時。

呂秀英説,她是棲霞區姚坊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一名志願者,該中心也是棲霞區堯化街道“時間銀行”志願服務點,“我除了在助餐點服務,還為6位老人提供中午送餐服務,同時為一位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提供清洗衣服、打掃衛生等家政服務”。

在我市,像呂秀英這樣的互助志願者已有很多。據民政部門統計,目前全市已有447個養老組織推行“時間銀行”養老服務模式,覆蓋全市67個街道,已招募2.6萬名養老服務志願者,直接服務26.6萬名老人。

早在2008年,南京市部分養老組織就開始探索推行“時間銀行”,已形成社會組織、街道、區級層面的“時間銀行”服務模式。“時間銀行”不僅緩解了專業人才緊缺、政府資金有限等矛盾,還能通過“時間幣”抵扣等形式,提醒老人制訂科學的養老規劃。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是我市養老重點工程,在各區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將在市級層面成立全市統一的“時間銀行”,通過建立為老服務志願者數據庫、老人服務需求數據庫和志願服務數據庫,最終實現“時間銀行”全市的通存通兌。

記者了解到,為全面推廣這種互助養老模式,南京市此前專門成立了南京養老志願服務聯合會。該聯合會會長史秀蓮介紹,在“時間銀行”平臺上,所有操作均可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端實現,老人也可以通過網點櫃檯實現服務需求與供給的對接。未來與“我的南京”對接後,服務時間均能通過手機APP直接查詢,成為每個人的電子履歷。


責任編輯:高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