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放創新共贏未來——萬舸爭流,國際技術轉移助推科創中心建設)

11月14日,由中國科學技術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承辦的2018中國(北京)跨國技術轉移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猶如萬舸爭流,大會已成功舉辦7屆,實現8100多項次跨國技術對接,達成2200多個合作意向,全方位有效發揮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作用。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本次大會以“開放創新、共贏未來”為主題,順應時代創新大潮,把握創新規律,共繪開放合作願景,對更加公平、合理、高效的全球創新網路和治理體系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將為中國擴大創新開放合作搭建更好的平臺。

開放融合,中國創新的朋友圈不斷擴展

“15年前,人們會説中國在科研領域花了很多錢,但是産出並不高,而現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們看到很多創新活動涌現,無論是在化學、電腦、人工智慧等方面都在迎頭趕上,中國正在快速崛起。毫無疑問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貿易和技術合作夥伴。”紐西蘭駐華科學研究創新參贊克林頓·沃森開門見山地説。

“為了探尋澳大利亞和中國在科技方面如園區的合作,三個多月的時間裏我走訪了中國北部、中部及南方十多個城市。就在兩周前,維多利亞州和中國國家發改委簽署了《一帶一路備忘錄》,其中涉及到雙方進一步展開科技合作的計劃,相信中澳未來的合作機會很多。”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貿易投資部中國專員傑森·菲茨由衷表示。

“芬蘭同中國在科技合作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目前兩國在很多領域已開展長期合作,如在浙江、江蘇等有共同研發和融資支援的創新項目,未來在ICT數字技術、清潔能源等領域會有更多合作的機會。”芬蘭使館科技參贊Arto Mustikkaniemi説。

11月14日,在大會分會場跨國技術轉移與區域創新合作圓桌論壇上,各國駐華科技參贊及官員暢談與中國密切科技合作時感慨良多。無疑,當前中國在世界創新版圖中逐漸成為全球創新的一個新的中心。

據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等機構發佈《2018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17位,是唯一一個進入20強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從科研人員數量、研發投入和科技成果産出等指標看,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科技大國。作為區域性的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在全球創新城市集群當中位列第五。

中國駐美國休斯敦的科技參贊陳宏生指出,“由於多年來中國在製造業發展形成強大基礎,完善的製造産業鏈和強大製造能力,而且成本相對低。這些對於很多創新技術産品能到中國形成産業化、規模化,以及進入市場非常具有優勢。”

王志剛指出,中國已與158個國家及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係,簽訂113個政府間的科技合作協定,中國創新的朋友圈不斷擴展。面向未來,我們將更加堅定不移的擴大科技領域對外開放,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更加主動融入全球創新體系,與世界各國攜手探索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之路。

國際合作,整合全球要素建立創新生態

“在技術轉移現狀方面,中國的做法與眾不同,即可以尋找、購買或者商業化他國專利,而不是僅轉化國內高校的技術。希望通過國際技術轉移大會平臺讓中國更多的資本投到海外,同時以色列更多的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以色列專注于生命科學創新研發的孵化機構、Trendlines集團總裁兼CEO托德·多靈格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多靈格建議,在合作機制方面建立完善生態系統,不僅對於成熟的企業,更要包容新興中小企業給與發展,如一些醫療企業雖然初創時規模不大,但未來産值可能不可估量。就了解,目前該集團及10家以色列公司都得到了中方資助。

“BioGill生物濾塔高效節能水處理解決方案,曾獲澳大利亞國家水産養殖委員會創新獎、愛爾蘭藍創獎等獎項。這項技術進入中國需要一定資金支援全面商業化,以實現更大的發展和跨越。”來自澳大利亞BioGill環保集團董事局主席約翰·威斯特在大會分會場國際創新資本專場上表示。

據北京技術交易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該中心全力整合多元化資源、協助商洽下,促成這個集團與多家中方公司簽約在北京成立合資公司,一期累計現金投入2.3億元。不僅提高該項目的産品技術附加值及其國際競爭力,還有利於帶動我國區域加工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增強産業生命力。

如何解決海外技術轉移中存在大量資訊不匹配,買家與賣家相互找尋不到的狀況?“我們作為由科技部、北京市共建的一個國家級技術轉移促進機構,目前正通過在國外十年打造的綠色創新平臺高新技術轉移數據庫讓其相互對接,在産業和創新資源之間架起橋梁,直接鎖定窗口型技術、尋找成熟客戶,通過專家評估市場、平臺孵化器實現快速落地、産業佈局,以及後期的經營運作。”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專家劉聰介紹道。

大會開幕式上啟動了中英創新行動計劃、發佈了北京智源行動計劃。中英創新行動計劃是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與英中貿易協會(CBBC)聯合發起,雙方將通過該計劃打造“中英跨國開放創新平臺”,為中英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創造更多合作機會,促成更多合作項目落地,助力北京成為吸引英國高科技創新産業落地發展的海外中心。

在發佈北京智源行動計劃時,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許強介紹了該計劃的願景和目標是按照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總體部署,在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援下服務人工智慧發展的頂層設計,為支援科學家勇闖人工智慧科技前沿“無人區”,推動人工智慧發展取得關鍵性突破。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開放春滿園,這是一個融合開放的系統,希望全球致力於人工智慧研究的高校、院所、企業、資本積極參與,共同為人類智慧發展貢獻力量。

保護創新,跨國技術轉移尊重智慧財産權

國際技術轉移合作中的挑戰之一是智慧財産權。“國內投資國外技術成立合資公司,若強制性將技術轉移到國內,把智慧財産權放到合資公司,如同將技術賣掉,未來價值的增長點就不高了,這對海外公司進入存在一定障礙。”以色列趨勢線集團中國業務主管王屹向科技日報記者直言道。

北京市市長陳吉寧指出,“北京作為全國科技技術創新是中國智慧財産權創造、運用和交易最為活躍的地區,本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保護創新的理念著力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為國內外技術合作交流營造公平公正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推動創新技術的轉移與應用。”

智慧財産權保護是激勵和保障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的關鍵支撐。嚴格的智慧財産權保護是促進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的最大激勵,也是跨國技術轉移的前提和基礎。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發明專利位居世界第一,申請量超過美國、歐盟、日本和南韓的總和。7月10日,中國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主要智慧財産權指標實現較快增長,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宏兵表示,中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成功修訂極大激發了各界創新和創業的熱情,科技成果産出持續增加,各類的技術交易活動更趨活躍,專利的轉讓、許可規模持續擴大。北京擁有最完善的智慧財産權保護體系,能夠為創新者和技術的承接者提供可靠的權利保護。

據介紹,近期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將重點推動更多的全球技術創新支援中心在北京落地,加大與科技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智慧財産權、技術轉移轉化方面的合作,包括資訊分享、經驗交流、人才培養等,推動更多的海內外機構和企業參與到其建設的全球綠色技術平臺和醫藥技術交易平臺。

北京發力,助力跨國技術轉移和成果落地

最近剛剛發佈的“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8”結果顯示,北京排名全國首位。今年世界銀行評價顯示,北京是世界上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北京已成為中國開放度最高,營商環境最好,創新活力最強的城市。

北京作為國家的科技創新中心,在支撐創新型國家方面取得新型成效,2017年北京獲得國家科技獎達78項,特別是含金量高的國家自然科學獎42.9%在北京産生,同年公佈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八成産生於北京。

“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必須要持續推動開放創新。”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楊仁全在大會主旨演講中説,舉辦中國(北京)跨國技術轉移大會,推動北京與國外的技術、人才、市場等創新要素充分對接,實現技術轉移和成果落地,將助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陳宏兵認為,北京的國際技術轉移工作對於發展高精尖産業,特別是提升“三城一區”的建設水準具有積極意義。

“北京正在建設全國一流、也很有可能是世界級的科創中心,這一願景正在驅動北京的一大批高水準科研人員從事最尖端的科學研究工作。在任何科研成果的實現過程中,思想交流和研究發現的討論,對於促進新觀念的産生並推動創新都至關重要。我們期望通過推進這樣的溝通交流,為創造更具活力的研究環境作出貢獻。”細胞出版社出版總監李統胤博士向記者表示。

王志剛在大會上強調,依託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優勢,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和高端人才,跨國技術轉移大會自創辦以來探索了一系列新模式,打造技術轉移領域的國際知名品牌,借助這個平台北京全國科技創新建設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在擴大科技開放合作、培育高精尖産業方面邁出新的步伐,正在成為全球創新網路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創新節點。

責任編輯:申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