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圓滿完成2018年綜合海試B航段任務的“大洋一號”,滿載著70名科考隊員和船員以及豐碩的海試與調查成果,停靠位於青島的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碼頭。

  本航次任務共計45天,總航程6208海裏,A航段3605海裏,B航段2603海裏。A航段首席科學家初鳳友表示,本航段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龍”系列潛水器共完成8次下潛,“海龍Ⅲ”潛水器下潛5次,完成4500米級深潛試驗;“海龍11000”潛水器下潛3次,完成3000米級下潛試驗。

  初鳳友介紹,全面測試航行控制、取樣作業、水聲通信等功能後,潛水器運作狀態良好,各項參數達到設計標準,獲取的相關試驗數據與操作經驗,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深海科考的作業能力和效率。

  “我國最先進的自主潛水器‘潛龍三號’共完成4次下潛,下潛成功率百分之百。”B航段首席科學家蔡巍説,前兩次下潛為海試潛次,分別完成了綜合性能試驗和最大續航力試驗,全面檢測了50項技術指標,包括最大工作深度、無動力下潛/上浮速度、巡航速度、最大航速、測深側掃聲納、光學探測等。

  值得一提的是,“潛龍三號”2節速度續航力達42小時48分鐘,航程156.82公里,創下我國自主潛水器深海航程最遠紀錄。

  “潛龍三號”後兩次下潛為試驗性應用潛次,分別在南海北部陸坡東沙西南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區與多金屬結核試採區和參照區開展大面積科學調查,獲取了豐富的水體探測和近底磁力數據以及大量高清海底照片,開創了自主潛水器和船載地質取樣裝備同時作業的新模式,探索了潛水器跨區域探測作業的可能性。

  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副主任李波表示,這次“海龍”“潛龍”深海裝備的成功海試和應用,是我國科技人員在發達國家長期控制封鎖的深海技術領域,依靠自主創新、整合發展的重大成果,標誌著我國在深海重大裝備的設計、製造方面已具備産品化生産能力。(記者劉垠)


責任編輯: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