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要聞 名山宮觀 高道訪談 問道之旅 道家書畫 慈善公益

 

全國政協委員張高澄:建議增補赤城山為“中國丹霞”世界遺産

發佈時間: 2024-03-08 |來源: 中國網道家文化 |作者: 佚名 |責任編輯: 曹洋

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高澄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增補浙江天臺赤城山為“中國丹霞”世界遺産的建議》提案。

張高澄在提案中表示,赤城山本身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而且是徐霞客首創“丹霞”概念之地。將赤城山增補為“中國丹霞”世界遺産,可與原有六地互補。既有原來六地特色,又有“丹霞”概念首創地赤城山的特殊文化,更完整地展現“中國丹霞”風貌。

一、浙江天臺赤城山是徐霞客首創“丹霞”地貌概念之地

“丹霞”一詞,源於曹丕《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但這裡“丹霞”指天上彩霞。

首先將“丹霞”作為地質概念的是地理學家、旅行家、“遊聖”徐霞客。他首次命名“丹霞”之地是浙江省天臺縣的赤城山。

浙江省天台山素有“山水神秀,佛宗道源”之美譽,是徐霞客首遊地、開篇地和地質考察的啟始地。赤城山是天台山支脈,高306.5米,其山體由紅色砂岩、礫岩層疊而成,“色如紅霞,狀如城堡”,故稱“赤城山”。

徐霞客1613年首次考察天台山,寫下《遊天台山日記》,該篇成了《徐霞客遊記》開篇之作。記載“赤城山頂圓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説明赤城山獨特的地貌色彩、山體形狀。1632年,他又兩次考察天台山,寫下《遊天台山日記(後)》。記載“至赤城麓,仰視丹霞層亙,浮屠標其巔”,他首次將這種色如紅霞的地貌稱作“丹霞”。這是地質考察史上的一個新概念。

1928年,礦床學家馮景蘭在廣東丹霞山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紅色砂礫岩層命名為“丹霞層”。1938年,地質學家陳國達把這種地貌稱為“丹霞地形”。1977年,地貌學家曾昭璇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學術語來使用。這與徐霞客首提“丹霞”地貌概念差距300多年。可見,首創“丹霞”地貌概念的是徐霞客,“丹霞”地貌概念的首創地是赤城山!

二、原“中國丹霞”世界遺産中沒有赤城山

2016年開始,湖南崀山等地提出丹霞地貌申遺。2010年,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貴州赤水、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綁”列入“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産。當時赤城山沒參與,留下遺憾!

三、增補赤城山為“中國丹霞”世界遺産的意義

近年,學者們研究發現了徐霞客在赤城山首創“丹霞”地貌概念的特殊貢獻。2016年,“徐霞客遊線申報世界線性文化遺産”專家組把赤城山確定為“特殊紀念地”。將赤城山增補為“中國丹霞”世界遺産有特殊意義。

1、利於尊重歷史事實。赤城山本身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而且是徐霞客首創“丹霞”概念之地。這是歷史事實和地理的客觀存在。

2、利於體現中國貢獻。讓世人知道,徐霞客這麼早提出丹霞地貌概念,是對世界地質學的貢獻。

3、利於“中國丹霞”遺産呈現得更加完整。徐霞客不是一般人,而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其首創之名更有歷史內涵。因此赤城山增補進去,可與原有六地互補。既有原來六地特色,又有“丹霞”概念首創地赤城山的特殊文化,更完整地展現“中國丹霞”風貌。

4、利於弘揚徐霞客精神。徐霞客一生致力地質科考和旅遊事業,留下許多精神財富和地質考察財富。將其命名的地質概念列入世遺,會讓人們更多了解、學習其精神。

5、利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赤城山是佛道雙棲、和合共融的聖山。漢末高道葛玄、魏晉時魏夫人煉丹于赤城山的玉京洞,使之成為天下“第六洞天”。晉時,孫綽《遊天台山賦》留下名句“赤城霞起而建標”,“赤城霞”引人關注。南北朝梁時,昭明太子蕭統將《遊天台山賦》編入《文選》;蕭統之子蕭詧在赤城山頂建梁妃塔,赤城霞更引人關注。隋唐宋,《文選》成為科舉讀本,赤城霞名揚天下。唐代,天台山成為唐詩之路目的地,“赤城霞”成為詩人謳歌對象;宋時,少年濟公居此讀書,其後成為活佛濟公;元代曹文晦突出“赤城霞起建高標”;明代高僧釋靈睿讚嘆“不與眾山同一色,敢於平地拔千尋”。赤城山若為世遺,將有力地弘揚有關優秀傳統文化。

四、可行性分析

上述理由是增補的主要依據。

增補世遺名錄有先例。如2000年,“蘇州古典園林”世界文化遺産增補了滄浪亭、退思園等五個項目;2003年,“南京明孝陵”增補為“明清皇家陵寢”世界文化遺産。

赤城山是“丹霞”地貌概念首創地,具有特殊價值,建議增補為“中國丹霞”世界遺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