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在身邊兩江新區打通基層應急救援“最後一公里”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8-25 15:49:59 編輯:珍珍

近日,重慶兩江新區正式啟動嘉陵江流域應急救援站建設工作,各有關涉水單位將進一步協同做好臨水安全巡邏、隱患排查、防溺水宣傳教育等工作,聯動開展沿江應急救援,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

嘉陵江流域應急救援站的建設是兩江新區做好基層應急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兩江新區高度重視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全力抓好防災減災和防汛及抗旱工作,加強防範溺水風險,將工作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全面推進應急救援處置向基層一線延伸。

下沉一線

打通基層應急救援“最後一公里”

“基層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第一關口,是應急處置的第一現場,是防範化解公共安全風險的前沿陣地。”兩江新區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喻宗華介紹説,提升街道一級基層單位“救早、救小、救初期”的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是確保最大限度減少事故災害發生的關鍵所在。

緊急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如何迅速集結各類力量、有效處置?兩江新區通過聚焦基層應急能力“神經末梢”,突出街道、社區“前哨”作用,打通基層應急管理“最後一公里”。

image.png
兩江新區首支專業應急救援隊結業。應急管理局供圖

為解決基層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問題,兩江新區科學佈局應急救援力量,組建30人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每個街道前置派駐2名專業應急救援人員,會同130余名街道應急救援人員聯合開展基層應急救援工作。“將專業應急救援隊員派駐到一線,不僅能第一時間處置突發事件,更能增強基層救援凝聚力。”兩江新區應急管理局減災救援組負責人説。

除了專業救援人員,社區網格員也是基層應急救援力量之一。在兩江新區,社區網格員接受“點對點、面對面”的監測預警和防災避險知識培訓,協助排查處置生産安全、消防安全等各類隱患。“小網格”在自然災害防範工作中起到了“大作用”。

為解決應急救援隊伍穩定問題,兩江新區創新方式廣納應急救援精兵,將專業應急救援隊員納入國有企業編制,由兩江新區應急管理局管理和使用,進一步提高應急救援隊伍整體素質、應急能力和職業歸屬感。目前,兩江新區通過自建、政企合作、志願服務、購買服務等方式,已組建28支應急救援隊伍,共計1205人,涵蓋重點國有企業、各街道、行業主要部門,形成“專常群”的救援隊伍體系。

為解決基層工作用車難問題,兩江新區為8個街道分別購置1輛應急救援器材運輸皮卡車,全面保障基層安全生産執法檢查、應急救援等工作的有效開展,不斷提高基層安全生産監管、自然災害防治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多方聯動

提升應急救援協作能力

今年7月以來,重慶多地發佈暴雨預警。兩江新區根據天氣情況及時發佈預警,啟動應急響應,各街道、有關單位在短時間內聞令而動,多方溝通協作,全力開展防汛應急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據了解,兩江新區嘉陵江水域現有16.5公里,涉及禮嘉、康美、大竹林三個街道,現有渡口6座,在營渡口1座,停運渡口5座,跨江橋6座。

今年6月,兩江新區整合岸上資源和江上資源,在大竹林街道水上應急救援隊基礎上組建成立區級水上應急救援隊,進一步充實水上應急救援人員和裝備力量,切實維護轄區安全穩定。

“嘉陵江兩江新區流域親水公園、親水步道較多,加上汛期氣溫增高,前來耍水的人越來越多,存在一定風險。”兩江新區應急管理局減災救援相關負責人説,新成立的兩江新區水上應急救援隊是轄區水上應急救援工作有效的力量補充。

在兩江新區水上應急救援隊,一艘五米高的三層基地躉船上安裝有GPS、雷達系統,AI系統可以對江面進行實時監控。同時,配備衝鋒舟、快艇、水上巡邏艇等裝備。“一旦發現有人落水,我們可以在十幾秒內到達。”兩江新區水上應急救援隊隊長趙幫説。

image.png
兩江新區水上應急救援隊開展日常救援訓練。應急管理局供圖

截至目前,今年嘉陵江沿岸日常巡護巡查已累計出動巡護人員862人次、船227艘次。兩江新區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增設水上應急救援體驗館1個、建立5個義務救援站,整合岸上、江上和數字資源,適時對河床地貌複雜區域進行工程治理,防範溺水事件發生。

在應急救援協作能力建設過程中,兩江新區整合岸上資源和江上資源。各街道成立義務救援隊,包含義務宣傳員、熟悉水性的救身員、派出所工作人員、公園看護人員等,開展管護、值守和救援;在大竹林街道渡口、鳳棲旅遊港、危險磧壩等地,新區設置警戒船、應急救援艇並配備專業水上救援隊員,負責防溺水安全知識宣傳、值守、巡查、救援。

此外,兩江新區整合現有網路平臺,將兩江新區交管中心、市政管護中心、城管綜合執法隊、義務救援站等單位平臺與街道安全應急平臺打通,將值班人員、救援人員的資訊、指揮、救援網路聯通,做到街道、部門、企業、公益組織協同聯動,形成應急救援合力,第一時間開展救援。

目前,嘉陵江兩江水域已形成應急、公安、消防救援、水上交通、水上應急救援隊等多家部門和單位多方聯動的應急救援協作工作合力,將持續為轄區水域安全“保駕護航”。

人防+技防

常態長效夯實應急支撐

如何讓救援隊伍在關鍵時候“拉得出、衝得上、救得了”?兩江新區高度重視救援隊伍建設,同時落實人防技防措施,以“智慧”賦能應急體系建設。

“除了日常的訓練出勤備勤工作,加強應急演練至關重要。”兩江新區應急管理局減災救援組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上半年以來,全區各單位已開展安全生産與自然災害實戰演練和桌面推演37場次,同時在區級大型應急演練中,不斷增加難度系數,持續提升隊伍應急處置能力。

image.png
兩江新區天宮殿街道2023年高層火災綜合應急救援演練現場。應急管理局供圖

為增強救援能力實戰性,兩江新區不斷優化安全生産與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現場指揮工作效率,並將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自我防護、常用救援器材使用、基礎性醫療救護、救援善後等通用知識與技能,全面納入應急救援隊員的能力素質模型,要求所有隊員均需紮實掌握。同時,鼓勵各應急救援隊伍組織人員,分批次、分級別、分專業方向參加“國家應急救援員”職業技能鑒定,營造“比、學、趕、超”濃厚氛圍。

為提高應急管理資訊化水準,兩江新區高水準建設智慧交通調度指揮中心、易澇點監測系統、森林防火智慧系統、地質災害隱患自動化監測系統等,實現安全監測預警、應急資源管理、輔助決策、指揮調度等功能,持續推進數字重慶“智慧應急”建設工作,加速推動城管、規資、公安、交通等部門的數據整合。

“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必須抓好源頭治理,健全風險防範化解機制,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黎表示,兩江新區始終堅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心上,杜絕安全履職形式化、表面化,謀劃好“防、抗、救”基礎工作,落實好叫應機制、熔斷機制、前置機制,把各方面力量充分調動起來,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努力實現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良性互動。(周舒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