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坡區公安分局九龍派出所:優化“宜小”服務打造“楓橋”特色品牌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3-20 16:12:44 編輯:珍珍

3月17日,重慶市楊家坪中學C區的心理諮詢室,常玲如往常一樣來到學校,傾聽學生的煩惱,為孩子排憂解難。每週五的下午,是她固定到校開展心理幫教的時間,學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師,也引入了社會力量為在校學生開展心理諮詢,而常玲是一名派出所民警,為何她也要加入其中?事實上,要想全面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需要社會每個領域的參與。

image.png

為深入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及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重慶市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九龍派出所始終將“宜小”作為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特色服務品牌,紮實開展針對未成年人的預防、監督、幫教、救助、維權等工作,用情用功守護好家庭的希望、社會的希望、祖國的希望。

精準幫教:民警做好學生的知心人

進校園開展安全教育,是公安機關護校安園的重要課題,除了每月定期到各個學校開展反詐、禁毒、防性侵、反校園霸淩等不同領域的“安防課堂”,九龍派出所顯然想讓課程更有針對性、更個性化,甚至是一對一的幫教。

上個學期一開始,家住龍城靜園的張奶奶就發現初三的孫女小馨成績明顯下滑,從小到大穩居年級前三的她,最近掉落到班級中游,眼看距離中考的時間越來越近,小馨的學習狀態越來越消極,奶奶更是經常發現孩子半夜還在玩手機。因為小馨父母早已離異並各自在外省組建家庭,從小與奶奶相依為命,曾經聽話的小馨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進入叛逆期,奶奶的苦口婆心引發小馨的強烈不滿,一直把她當成重點培養對象的班主任也沒有太多好辦法。

在每週入校的工作中,社區民警常玲了解到了這件事,在一個週末,偕同學校、社區的工作人員,專程來到小馨家中看望。

在與小馨的交流中,常玲發現她最近成為了某明星的粉絲,深夜不睡正是在刷“愛豆”的視頻。常玲沒有反對小馨的舉動,反而表示理解,聊起自己學生時代追過的明星和追星方式,分享自己大學時也常常熬夜看電子書導致近視的舊事,一下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這位“知心姐姐”告訴小馨,雖然自己也追星、也熬夜,但學習成績一直沒有落下,因為她自己知道,只有好好學習,才能考上自己喜歡的高中,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擁有真才實學才能夠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番談心後,小馨很有觸動,表示自己以後會更加刻苦學習,不辜負奶奶和老師的期望。

一次談心,很難把陷入迷茫的孩子點醒,常玲也把小馨列入了自己在學校的定點幫扶對象。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裏,常玲有空就通過電話噓寒問暖,過年過節也少不了家訪,小馨覺得,“常姐姐跟老師不一樣,我們的聊天就是閒聊居多,沒有什麼苦口婆心的勸説,但是我都明白她的心意。”而學校的反饋讓常玲感到欣慰,小馨的學習成績一步步回升,逐漸成為衝擊名牌高中的“種子選手”,“這樣我可以從幫扶名單中把她去掉了!”

特色幫扶:讓問題少年重返校園

幫扶名單,不只是常玲有,九龍派出所的每一名法治副校長都有。

2021年底,九龍派出所與轄區多所中小學簽署警校聯動共育合作協議,共同探討出了一項特殊學生群體幫扶機制,按照學生面臨的不同實際困難分類,心理障礙、留守兒童、殘疾學生、家庭貧困……類別詳細,再按照程度用顏色分類,不同程度對應具體的幫扶人,而需要民警參與的幫扶的,多是其中最為困難的:“有暴力傾向、輕生傾向、欺淩想法等極端的個別特殊學生。”

而在實際工作中,派出所的幫扶對象遠不止這些,因為這些分類中相互交織較多,一些小問題也很容易發展為“極端個別特殊學生”。

留守兒童其實不只是農村地區的專屬,九龍派出所轄區是重慶主城的核心區,但發展較早,如今也遍佈著老社區,老社區裏老人多、中青年少,隔代撫養情況普遍,中小學中留守兒童佔比不低。部分留守兒童長期曠課甚至輟學,處於學校管不住、家庭無法管的狀況。對於這些“問題少年”,若不加強教育引導,很可能會走上歪路。

今年春節前後,九龍派出所接到不少群眾關於摩托車“飆車炸街”的反映。通過研判,兩名未成年人進入民警視野——兩人都屬於曠課輟學、混跡社會的留守少年,在徵求家庭和學校的意見後,民警將兩人送回學校封閉管理學習,最終讓兩名“問題少年”重回課堂。以案為鑒,九龍坡派出所協助轄區各中小學校,共同對蹺課輟學問題開展聯合治理,讓“問題少年”們回歸課堂,並開展重點教育幫扶,確保他們與其他孩子一樣,能夠接受完整的學校教育。

周邊治理:“易聯調”化解涉校矛盾

“適老”楓創機制、“宜小”服務品牌、“易聯調”線上調解機制,是九龍派出所開展群眾工作的“三大王牌”,前兩者是關心關愛特殊群體的工作機制,後者則是消弭矛盾的“神器”,之所以“神”,源自於其方便易用、應用面廣、效果突出,自然也可以用於“宜小”工作的開展。

還是以楊中C區為例,學校處在九龍坡與大渡口兩區交界處,周邊老廠區多、流動人員多,治安環境並不理想,放學期間總有社會青年在周邊徘徊,一時間,學生、家長、學校都很是不安心,九龍派出所加強校園周邊整治力度、加密上下學巡邏頻次,“見警察、見警車、見警燈”,師生安全感滿滿。

通過“護學崗”,校園周邊治安狀況向好,可有些客觀條件,卻難以因此改變,比如學校的側門。

這個側門開在一處小巷子的斜坡上,周邊人員雜不説,人車還不分流,好動的學生難免有個磕磕碰碰,安全起見,學校在此關上了鐵門,只留一個小門供上下學出入。

這就讓家在鐵門內的居民老周很不開心了,由於鐵門關閉,車不能直達家門口,有時搬運點東西要費些週折,一氣之下竟然用電鋸鋸開了鐵門。這樣的行為,派出所當然不能不管。

雖説老周的行為不值得提倡,但老周的心情可以理解,法治副校長、九龍派出所副所長衛鈾決定把老周請到學校,和校方一起商量如何解決。可老周才被民警批評教育,怎麼請都不肯出面,不是説自己不在重慶,就是説自己犯了病。經驗豐富的民警哪不知道,老周這是自知有愧,不好意思來,沒關係,這正是九龍派出所最擅長的“非接觸式調解”。

衛鈾讓老周在微信上註冊了派出所自主開發的“易聯調”線上矛盾化解小程式,將他與學校安保負責人、社區工作人員請到了線上調解室,説明利害,也擺出相關法律條文,本就意識到錯誤的老周心服口服,也在網上大膽説出了自己的訴求。

最終,幾方達成一致,學校對側門實施分時段管理,上下學時間保障學生出入安全,其他時段,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為居民提供出入方便。如此一來,既消除了校園安全隱患,也解決了校園周邊矛盾,為在校學生創造了安定的學習環境。(李卓然/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