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三線文化”演繹華鎣山的工業文明

發佈時間:2021-09-28 10:09:21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何靜怡

三線建設,是指從1964年起我國在中西部地區的四川(含重慶)、貴州、廣西等13個省、自治區的三線地區,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是我國經濟史上一次極大規模的工業遷移過程。

按照三線建設項目要大分散、小集中,少數國防尖端項目要求“靠山、分散、隱蔽”,有的還要求進洞的戰略決策,川東華鎣山區被列為三線建設重點之一。60年代中期,先後在現華鎣市的祿市至慶華一帶的山溝裏,佈局了國營紅光儀器廠、華光儀器廠、明光儀器廠、興光儀器廠、金光儀器廠、長城機械廠、燎原機械廠、江華機械廠等8大軍工企業,在原廣安縣的梭羅建起了永光儀器廠,華鎣山因此成為川東工業基地。

在華鎣山區,軍工人發揚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國際主義、國家利益至上、創新自強、奮力爭先的軍工精神,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辛勞汗水,創造了“當年設計施工、當年竣工投産、當年出精密産品”的建廠奇跡;研製出了我國第一代鐳射觀測技術産品航太觀測儀、彈道相機、鐳射觀測瞄準儀(器)和天象儀等高科技産品;生産出了照相機、農用車、運動氣槍彈等民用産品。他們用剛強的軍工精神不懈奮鬥,戰勝了一次又一次困難,譜寫了華鎣山工業文明的不朽讚歌。

然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由於國家政策調整,加之華鎣山區當時的交通和資訊不暢,軍工企業興光機械廠于1991年整體搬遷到成都市境內,其餘8個軍工企業也分別於1997至2002年,先後外遷到南充、成都和重慶等地。

三線建設的歷史,是一部艱苦創業的歷史;三線人的品質,是一曲無私奉獻的讚歌。波瀾壯闊的三線建設和可敬可愛的三線人雖然已遠離我們而去,但三線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三線人創造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三線精神,在華鎣山區凝結了厚實的“三線文化”板塊。

三線企業的外遷,搬走了華鎣的大半壁河山。面對空前的困難和挑戰,華鎣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並提出了“二次創業”號召,大力實施“填充工程”,千方百計對軍工企業搬遷後的閒置廠房因地制宜進行再利用,對閒置廠房及附屬設施,通過廉售、廉租、無償使用等優惠政策引進新的工業項目入駐發展。目前,原八大軍工企業留下的廠房及其附屬設施已基本上已賣給了私人、私營企業或者國有企業,這些擁有産權的單位或個人,或繼續辦企業、或閒置、或開發成房地産建成城鎮居民小區,部分職工宿舍被原企業退休職工繼續居住,或被當地村、社區無房戶的村民(居民)無償使用或居住,有的已出售給個人。

三線建設,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逐漸遠去甚至消失,但它在前進的道路上留下的印跡卻影響深遠,也是華鎣兒女永遠值得懷念和珍惜的寶貴財富。為此,對華鎣山區“三線文化”這一特殊“遺産”的保護、利用和傳承,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堅持保護與利用並重,科學制定“三線軍工企業遺産”保護和利用規劃。對保存較好,尚有三線人文價值的廠房及其附屬設施,在利用時要有明確的界定和要求,不得隨意破壞和改變廠區原有地理環境、建築結構和外觀風貌,因為這是三線旅遊資源的一張名片,應納入人文保護和旅遊發展的整體規劃,使其有機融合,相得益彰。

其次建設“華鎣山三線軍工博物館”。無論是從過去軍工企業的代表性、影響力、歷史貢獻來講,還是從華鎣山區軍工企業的數量和規模來看,完全有必要建設“三線軍工博物館”,這是對歷史和子孫負責。雖然華鎣市新近在廣華同城大道三線路兩旁興建了“三線記憶”公園,但由於受地理條件所限,三線軍工元素太單調,未反映出華鎣山區大軍工的原生態。目前,長城、燎原廠廠房及附屬設施整體保留完好,可以此為載體打造建設成華鎣山三線軍工博物館和華鎣山三線軍工企業遺址遊的目的地,再加上厚重的川東佛教文化和瑪流岩瀑布、仙鶴洞等自然奇觀,溪口必將成為廣安“進城入圈”旅遊的橋頭堡。

再次深入挖掘“三線文化”內核,讓三線軍工精神成為發展的力量源泉並得以傳承和弘揚。三線建設不僅為華鎣開創了一座城市,同時也為華鎣兒女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三線建設者在華鎣山區演繹和留下的“不等不靠,三個石頭磊鍋灶;無怨無悔,就地取土幹打壘”的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愛黨愛國愛人民,獻了自己獻子孫”的忠誠擔當與奉獻精神;“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的求新求變的科學創新精神,正在成為華鎣建設與發展的不竭動力。應當深入挖掘、整理和弘揚華鎣山的“三線文化”,並通過城市雕塑等載體形式,讓三線精神成為一座豐碑,永遠砥礪華鎣兒女艱苦奮鬥、創新發展。

同時讓三線軍工企業名留城市。一條道路承載的是人類歷史的足跡,雖然華鎣境內的軍工企業隨著國家的三線戰略調整而外遷,但華鎣市因三線建設而設立,我們沒有理由不記住她的名字。建議以原軍工企業的名字的簡稱,即紅光、華光、興光、金光、長城、燎原、江華(明光已用)來命名城市街道,特別是華鎣市鎣西新城新建的街道名,如廣華同城大道華鎣段,可以命名為“江華大道”。這樣就可以讓華鎣的市民永遠記住它們的名字,讓華鎣的子孫知道這座城市的由來,更讓回鄉探親的“三線人”因有一座新的“三線”城市而倍感欣慰。(邱海鷹段  海波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