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動萬開雲同城化發展 共建“半小時”經濟圈

發佈時間:2021-07-16 16:54:21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何靜怡


image.png
7月5日,全長11.6公里的萬開快速通道全線通車,從萬州高鐵新城區到開州浦裏由原來的90分鐘車程縮短至30分鐘。


●萬開雲板塊幅員面積11069平方公里佔渝東北的32.7%

● 2020年,萬開雲板塊GDP總量1969.08億元佔渝東北的45.3%

●鄭萬鐵路、滬蓉高速等通道貫穿全域擁有長江黃金水道萬州機場客運年吞吐量接近90萬人次已形成水陸空立體交通體系

資料來源:市發展改革委

本報訊 (記者申曉佳)7月15日,市發展改革委發佈消息稱,《萬開雲同城化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印發實施,包括6大方面24項具體工作舉措。根據《方案》,到2025年,萬開雲(萬州、開州、雲陽)區域內部將實現半小時互通,與主城都市區2小時互聯。並將形成以萬州城區為核心,開州城區、雲陽城區為兩極的初具規模的都市區。

屆時,萬開雲同城化機制體制全面建立,相向集聚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交通建設、産業發展、人口集聚、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同城化發展重點領域將取得實質性進展。

共同打造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增長極和重要的人口聚集地

為何要推進萬開雲同城化發展?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基礎條件來看,萬開雲三地在生産方式、生活習俗、語言風格等方面具有極強的相似性,在協同發展上具有很強的情感認同。近年來,三地共同推動交通互聯互通、旅遊聯動、區域市場一體化等合作,以萬州為核心,覆蓋開州、雲陽的産業分工協作體系逐漸形成,已逐步形成帶動區域發展的“引擎”。僅今年以來,三地就開展互訪交流15次,簽訂合作協議25份。

該負責人表示,推動萬開雲同城化還具有3個方面的深刻內涵。

首先,萬開雲板塊位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東北部,是川渝陜鄂接合部經濟中心、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是中央多項重大決策部署的聚焦地。為切實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迫切要求“萬開雲”板塊儘快形成合力,並落實到具體工作中。

其次,在創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中,萬開雲單個城市體量和經濟體量較小,與達州存在一定差距,在城鎮群發展中的次級城市支撐作用不明顯。為深入推進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建設,充分體現重慶優勢和重慶擔當,推動與達州市形成多領域的同等級對話平臺,迫切需要以萬開雲同城化為抓手,做大城市體量,共同打造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增長極和重要的人口聚集地。

最後,在“一區兩群”戰略部署中,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建設突出了萬州區的中心城市作用,以中心城市發展帶動周邊發展,這迫切要求萬州區做大城市體量、提高經濟發展水準,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因此,需要萬州協同開州、雲陽,加快同城化發展,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用,發揮板塊效應,輻射帶動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建設。

構建“一區兩帶多點”的空間發展格局

萬開雲板塊將如何發展?《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目標:到2025年,要加快建成三峽城市核心區,形成以萬州城區為核心,開州城區、雲陽城區為兩極的都市區。

要加快建成綠色工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綠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

要加快建成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依託陸上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路,實現區域內部半小時互通,與主城都市區2小時互聯。

還要加快建成三峽旅遊集散中心和對外開放門戶,高標準建設高鐵、機場、港口等集散平臺,完善綜合客運樞紐換乘設施,基本實現“城景通、景景通、換乘通”。

空間佈局方面,《方案》明確,萬開雲將構建“一區、兩帶、多點”的空間發展格局。“一區”即城市功能集聚區,以萬州城區為“一核”,開州(含環湖城區、浦裏新區)、雲陽城區為“兩極”,構建萬開雲城市功能集聚區。“兩帶”即産業集聚發展帶,包括萬雲沿江産業發展帶、浦裏河谷産業發展帶。“多點”即鄉村振興示範點,依託基礎好、規模大、功能設施全、服務範圍廣、發展潛力大的17個鄉鎮,統籌小城鎮與美麗鄉村建設。

圍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産業協同城鄉融合、改革開放創新機制發力

《方案》還明確了萬開雲同城化發展重點任務。

一是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為先導,開啟同城化發展新局面。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同打造綜合交通樞紐、統籌佈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協同構建水利能源保障體系。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共建區域教育高地、醫療高地、便捷服務高地。

二是以産業協同城鄉融合為支撐,構建同城化發展新格局。推進産業協同發展,推動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一體化高品質發展。推進城鄉融合一體化發展,協同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組團推動重點城鎮綠色特色發展、優化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三是以改革開放創新機制為動力,開創同城化發展新模式。深化改革開放創新,統籌“放管服”改革、協同推進對外開放、建立完善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建立健全同城化發展機制,完善分層級聯動協調機制、強化規劃政策協同機制、共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優化生態環境聯防共治工作機制、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模式。同時強化財稅、投融資、土地、人力資源等方面的保障措施。(重報觀察/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