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沙鳴:借冬奧會東風 推動我國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 | 建言中國155

發佈時間: 2022-02-28 16:5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江虹霖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中國網北京2月28日訊(記者 江虹霖)北京冬奧會圓滿落幕,我們曾經見證的精彩和獲得的思考卻久久不能忘卻。近日,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駱沙鳴撰文,建議應借北京冬奧會契機,推動我國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駱沙鳴表示,“十四五”是體育産業加速成長為國民經濟支柱産業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體育産業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産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體育産業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政策紅利釋放進入關鍵期。休閒體育産業要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駱沙鳴指出,我國體育休閒産業市場化水準偏低,2018年我國體育産業僅佔當年GDP比重1.1%,2019年體育産業增加值突破了1.1萬億元,但休閒體育産業的總供給量小于總需求量、供給結構滯後於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供給品質與居民消費期望不匹配。作為休閒體育産業的核心業態的競賽表演業和健身休閒業發展水準也不高,使得休閒體育産業結構更不合理。另外,專門針對休閒體育産業發展的支援政策文件較少,呈碎片化間接內嵌于休閒産業政策和體育産業政策之中。

為此,駱沙鳴建議,應以培育體育消費為核心推動我國休閒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引導物質型消費向服務型消費轉變,延伸體育消費相關産業關聯度;拓展體育産品網路消費領域,加快體育産業數字化轉型;涉及5G等新技術的産品可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優惠政策;培育體育消費推進自下而上的內源性體育發展模式,從制度供給、政策工具、産品工具、人力資源工具等方面給予財稅、土地、價格的優惠政策;採取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方式,積極培育精準化、多樣化體育消費需求。

注重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業態創新和消費創新等全面創新主動作為,建立完善支撐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教育與科研創新體系。國家層面要整體為體育産業優化佈局加強頂層設計,加大體育産業智庫建設,提高體育産品出口品質;加快培育健身俱樂部等體育休閒産業相關社會組織和機構,依託現代金融科技新産品走健康體育創新發展之路;通過建立體育産業科研立項、市場評價標準體系,疏導需求導入試點制度和科研成果經濟效益期跟蹤制度,促進體育科技成果轉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推進健身休閒業和競賽表演業等發展。推動冰雪運動馬拉松、水上運動等走産業化道路;加快文創産業與體育産業融合發展;加快推動休閒體育産業與旅遊、科技、文化、教育、健康、養老、網際網路、影視、金融、製造等産業深度融合,形成新業態;加快我國體育産業與養老産業融合發展,減少“壽而不康”,創新與完善體育與養老産業融合的技術支撐體系。

強化多元市場主體地位,推進單項體育協會、體育社會組織、職業體育聯盟等體育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加強與港澳臺海外社團的體育交流合作,催生更多中國體育賽事與品牌;引導支援我國體育經紀業、體育贊助業、體育健身娛樂業健康發展;支援體育産業海外並購,拓寬國外市場。

完善體育産業的組織政策、佈局政策、結構政策,強化政策落實。政策目標應轉向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要制定細化量化的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標準和指標體系,促進體育資源配置方式的變革;政策手段應體現不同行業特點和發展階段,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制定差異化、精準化、草根化的政策;設立體育産業投資基金,加大對前沿及高端體育製造業的投資力度,投資重點放在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上;從以往政策扶持由體育産業製造業服務業轉向支援體育消費,體育消費政策重心應是優化消費環境。

加大休閒體育産業的多元配套支撐。注重推動體育産業微笑曲線兩端延伸,通過財政公共預算和彩票公益金等加大對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投入;實現統籌協調賽事審批、安保工作、交通管制、醫療救治、保險、賽事轉播、資訊發佈等聯動機制,釋放休閒體育産業活力;實施國家和省級體育産業統計和發佈聯動機制,建立體育産業重點行業領域監測系統,科學預測行業發展動態和社會貢獻效益。

加強體育産業高層次人才培養,較快彌補我國體育産業人口近400萬的缺口,完善推動運動員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引導退役運動員投身體育産業發展;支援學校在體育産業公司設立實習基地,加強校企合作、産教融合、體教融合、康體融合、體養融合,引進專業人員和機構為學校課外體育訓練和競賽提供指導;重視複合型實用型專業體養人才的培養。

健全體育産業法律法規,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制定《體育市場管理條例》《職業體育管理條例》等配套法律法規。

大力推動農村體育産業與旅遊産業融合發展,實施體育旅遊精品示範工程。結合鄉村文化風俗發展體育産業,開展具有特色風俗文化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推動城鄉綠色低碳體育公園建設,使公民在關注健康的同時提高對體育産業的認可度、參與度,真正讓體育運動走向生活化、扁平化。

推薦閱讀:

溫思美:糾正 “重賣輕買”立法偏差 完善打擊拐賣婦女犯罪長效機制丨建言中國153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