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冬花: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展示了新的生命力| 越百年 向復興12

發佈時間: 2021-12-06 10:5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編者按】11月8日至11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全面總結了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在各界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期間,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連冬花特別為中國網議庫研究室《越百年 向復興——各界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主題專欄撰文,她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根源上屬於兩種不同路徑的文化,而文化是人類社會的深層內涵,是一個民族得以存在的根本,因此,兩種不同路徑文化的相互結合,一定是深層次的內在結合,是彼此間的相互吸收和創造性發展,是人類文明的進步。

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連冬花

以下為原文(有刪改,原標題為: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結合):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實踐源泉,也是中國共産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理論源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可以從兩個維度加以理解:一是指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實際;二是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這裡主要學習、探討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來自歐洲,屬於外來文化。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紮根生長,從文化的角度看,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共同的或類似性的思想觀點,如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辯證法思想、共産主義理想等,與作為中華文化之源的《易經》中的辯證法思想、儒家追求的大同社會等不謀而合。這就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提供了歷史的和文化的土壤。毛澤東同志在分析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容時,常常會以中華文化的形式加以表達。如毛澤東同志用中國傳統社會的兩點論亦稱“兩分法”對唯物辯證法特別是對立統一規律進行簡明、生動、通俗的解釋説明;用“有的放矢”闡釋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等等。習近平同志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智慧,創造性地發展了“民惟邦本”、“萬物一體”、“和而不同”、“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等思想觀念,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創造性地提出社會發展成果人民共用、世界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不同文明之間進行交流互鑒等觀點。[z1]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成果明顯具有中國文化特色,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創新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根源上屬於兩種不同路徑的文化,而文化是人類社會的深層內涵,是一個民族得以存在的根本,因此,兩種不同路徑文化的相互結合,一定是深層次的內在結合,是彼此間的相互吸收和創造性發展,是人類文明的進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一方面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生機活力,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實踐性、發展性,另一方面推動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超越時空價值的恒久性,展現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特性。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在黨和人民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強國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時期,我們必須“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結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的正確方向,續寫“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的中國奇跡和世界意義。

注: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題:越百年 向復興——各界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