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友詩:認識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須具備中華文化視角 | 越百年 向復興11

發佈時間: 2021-12-02 15:50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的召開在各界引起熱烈反響。“我最關注的是祖國統一,以及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更好結合的問題。”近日,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淩友詩在中國網《越百年 向復興——各界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欄目撰文表示,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研究必須具備中華文化的視角。

image.png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淩友詩

以下為原文(有刪改,原標題為《此之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身為臺籍全國政協委員,我最關注的自然是祖國統一,以及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更好結合的問題。

涉臺表述值得關注

我留意到,從2020年開始,中國共産黨對兩岸統一的論述有了很大的變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會議公報指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關於統一的方式,不再限制于必須“和平統一”;關於統一後的安排,不再限制于“一國兩制”。我感到這樣更好了,我們不能再宥限自己于一種單一方式來處理台灣這個棘手問題。統一是必然的目的,使用什麼手段,和平、非和平或其他強制方式,是視乎情況。至於未來統一後台灣實行什麼樣的制度,須以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全體中國人民的意願來考慮。

到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會議公報中的涉臺表述更為堅定明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我深信未來中國共産黨和中央政府將出臺一系列主導權和主動權的舉措,包括軍事、法律、經濟、教育、人文和社會等各個方面。這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有的態度和站位。

認識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必須具備中華文化視角

讓我非常振奮的是,《決議》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地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這標誌中華民族主體性的回歸和文化自信的樹立。習近平總書記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 “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關係貫通了,從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明確的正當性,可以大力地復興弘揚。

未來,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必須具備中華文化、中國國情的視角,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也要更重視它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中國國情之間的結合關係。

觀中國共産黨的歷史,了不起之處不僅在於國家建設和為民服務,還在於每一代領導人都以宏大的視野,回答了不同發展階段的時代之問。每一次問題的解決,中國共産黨都獲得了壯大和滋養,而每一次理論創新,中華民族在復興之路上也都向前邁進一大步。走到今天,中國共産黨的成就有目共睹。

注: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題:越百年 向復興——各界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