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為什麼能?運博會上3個旋律釋放“水韻江南”弦外音

發佈時間: 2021-09-26 13:5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張寧銳 | 責任編輯: 張正朋

中國網蘇州9月26日訊 (記者 張寧銳) “一撇到隋唐,一捺通京杭”,綿延3200公里,穿越2500個春秋的中國大運河,這首寫在中華大地上的壯麗史詩,近幾年,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的東風裏,滌蕩起愈加強勁的樂章。

image.png

9月25日剛剛落幕的第三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以下簡稱:運博會),讓現代大運河樂章再次泛起“動聽的旋律”。

本屆運博會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等單位聯合主辦。俗話説“玄外聽音”,為什麼是江蘇?從這組“動聽的旋律”裏能聽到什麼答案?

“低音和弦”的文化底色

湊巧,本次運博會的大幕正是從“大運河《交響組歌》”音樂會拉開,一段澎湃的演奏、幾曲柔美的歌聲,跨越時空的音樂深情釋放“運河風情”和“江蘇味道”。這是江南水鄉天設地造的自然稟賦與典雅厚重的人文歷史、社會演變共同鋪就的底色。

為什麼是江蘇?第一個答案來了,——正是這份水韻江南飽浸歷史文化的獨特的、濃郁的“低音和弦”,讓江蘇在新時期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長袖善舞。

image.png

陸路交通和空中交通的快速發展,機械化、資訊化的軍事變革,讓大運河百千年來漕運、軍事功能發生重大變化,現在的大運河,“文化空間”的意義和價值某種意義上正在超越“地理空間”。

在文化空間騰挪必須要有基本的文化資源,在這方面,江蘇幾乎佔據了大運河全域的制高點:大運河流經江蘇省徐州、宿遷、淮安、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8個地級市,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遺産區核心面積約佔全國的1/2、遺産河段長度約佔全國的1/3、遺産點數量約佔全國的40%。大運河留給江蘇不可計數的堤、閘、橋、廟、河段、碼頭、碑刻、名人遺跡等有形的文化遺産,還有運河文學藝術、傳統工藝、地方戲曲、風情習俗等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有的地方近年來喊出口號“讓運河活起來”,而在江蘇的“低音和弦”裏,大運河一直生機勃勃。

image.png

人間煙火的悠揚“中音譜”

如果説“低音和弦”是渾厚深沉的低音組,那麼,運河水滋養的江南人煙一定是優美舒朗、綿延不斷的中音主題譜。

在本次6萬平方米的運博會現場,有名企大廠展示的流光溢彩和“高大上”,也有都市小巷個體攤點呈上的平素質樸和“接地氣”;這一側,高清大屏上聲光電酷炫切換,另一邊,扶老攜幼在熱氣騰騰的餛飩攤上端過一碗。這是真實的江蘇,這是真實的人間煙火,一點都不違和。

回到本次運博會的主題,“融合·創新·共用”,更是生動體現著一種包容、自信、開放的姿態。記者了解,很多參展商尤其是小微企業個體戶,是政府邀請免費參展。有個很普通的“大嘴小餛飩”攤位,在參展的三四天裏沒支付任何參展費卻能收入2萬元左右,而一個高端度假酒店也沒掏現錢卻收穫了上下游很多渠道和資源。這不正是老百姓對發展成果的獲得感、對大運河主題的觸摸感?

image.png

當然,運博會只是個小側面、一個瞬間。千百年來,南來北往的客流,攜帶海陸各方的語言、財富、生活方式在大運河上交匯、融通、沉澱、再生。走在本次運博會主辦地蘇州市的運河畔,老街古色古香,遊人三五成群,舉手拍幾張照片即成詩畫,隨手撿拾亦可意蘊豐滿。

正如文旅部政策法規司巡視員周久才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所講:活著的才是文化,生長在老百姓生活中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運河水幻化著無盡的江南風光,也滋養著富饒的水鄉人居,演繹著世代相傳的民俗風情,綿延不絕。江蘇各地把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融入到百姓生活、社會治理、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這是可貴之處。

新經濟新産業的明快“高音組”

還有一組最強的旋律,是數字經濟、高科技、新潮商業模式、新文化産業正在奏響的“水韻江南”高音旋律。

運博會昨日落下帷幕,累計超過13.6萬人次走進本屆運博會六大主題展及相關活動現場,而線上受眾突破2.7億人次。另悉,現場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簽訂意向性協議783份,啟動9項大運河子基金合作……這一串數字背後,是成果,也是種子,為江蘇未來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方面埋下一片希望。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十四五”末期,我們將面臨超75億人次的國內遊客,如何讓這些遊客與大運河沿線城市的市民一道去體味歷史、分享當下,這是運河沿線省市的大課題和好機遇。

江蘇已經在行動,江蘇省文旅廳廳長楊志純告訴中國網記者,就在本次運博會期間,江蘇發佈了3個大運河重點投資項目,涵蓋數字文旅、夜間旅遊、體育文化、融資租賃等領域,運博會還搭建平臺,促進運河重要節點城市、重點項目的直接對口洽談,幫助好項目找到資本投資、金融資本找到優質項目。

文化建設、遺産保護、非遺傳承離不開數字化技術。中國網記者了解,江蘇省已發佈的《關於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要加快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等標誌性項目,讓更多年輕人走近運河,理解運河,保護運河,分享運河,讓正在建設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在“Z時代”人群中“火”起來。

在本次運博會各種論壇、展演的發言臺上,沉浸式、元宇宙、VR直播、二次元、圖書城市、國潮文創等各種新潮詞彙輪番登場,大運河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動能、新方案撲面而來,令人充滿想像。

“江蘇為什麼能?”如果説天然稟賦和歷史遺留是天時地利,那麼,這一組明亮而富有穿透力的新經濟新産業“高音組”旋律,讓我們聽到了更多事在人為的拼搏、智慧和自信。

無論靜水深流,小河叮咚,波瀾壯闊,上述三個“動聽的旋律”弦外有聲,餘音繞梁,正在為生生不息的大運河演奏新的樂章。


相關閱讀:

       第三屆運博會圓滿落幕 2.7億人次“雲”賞運河 現場銷售額突破千萬

       第三屆大運河文旅産融合作論壇在蘇州舉行 數字文旅助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