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泰國:健康“一家親”| 世界同心圓09

發佈時間: 2021-08-20 16:1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張寧銳 江虹霖 張正朋 宋柏霖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泰中友好協會會長、泰國原副總理功·塔帕朗西,隔著螢幕熱情也能撲面而來,“百花齊放”“萬象更新”“中泰一家親”……他時不時會説出幾個中國成語,表達著他的心情。

上千年的友好交往歷史,數百年的華人移民融合,新時期的“一帶一路”共建,讓“中泰一家親”深入人心,讓中泰從政府到民間,從經濟、文化、衛生、教育等各個領域、各個層面深度合作、交融。

在各領域、各層面的交往、融合、共用中,中醫藥是個典型。本期節目,我們從中醫在泰國合法化的一個切面,給“中泰一家親”一個生動的注解。


生根與生存

沿著中醫藥在泰國的發展脈絡,上可追溯至13世紀的素可泰王朝,隨著我國東南沿海華人越來越多移居泰國,中醫藥也逐漸在這方土地落地生根,泰人也逐漸開始接受中醫藥。1903年,泰國首家慈善醫院成立,之後泰京中華贈醫所、暹羅中醫聯合總會(如今泰國中醫師總會的前身)等相繼成立。由於中醫療效好,醫療價格低廉甚至開展慈善活動施醫贈藥,在泰國民間廣受歡迎。

觀察中醫藥在泰國的發展,可以看到影響其走向的兩個關鍵因素。

其一,中醫藥雖然在泰國民間贏得口碑,但整體發展並非坦途。1949年至今,中國和泰國經歷了雙邊關係發展的多個不同時期,直到1975年建交後,才終於迎來雙邊合作發展的新紀元。“中泰建交後給中醫藥的生存帶來了生機。”泰國中醫師總會會長林丹乾説。

其二,中泰民間關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華人群體是泰國人口不可忽視的構成。曾有學者指出,他們在居住國的社會地位高,對居住國的認同感較強,與居住國其他族群的融合程度較深,彼此關係也更和諧。林丹乾説:“泰國的唐人街有三個特徵:中國美食、中國歌曲和中醫的藥店。”潛在的人文血脈聯繫讓兩國人民更有親近感,這也使得泰國民眾對中醫藥的感情更深刻。

中泰兩國關係的友好發展,為中醫合法化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和民間基礎,泰國中醫合法化的時機日漸成熟。


立法與合法

“我為什麼要推動中醫合法化?因為它已經流傳5000年了,我認為泰國的政府、民眾都應該更多地了解這門古老的醫學,讓它更好地為民眾服務。”祖籍廣東澄海、生於泰國的功·塔帕朗西,20多歲便進入政壇,先後擔任泰國工業部、科技部、旅遊部、衛生部等要職,曾出任三屆政府副總理。從民間層面推動中泰友好交往,是功·塔帕朗西的夙願。21年前,他在代表泰國政府在首份中醫合法化文件上簽字,是他至今想起來仍充滿自豪的決定。

“泰國每個人都知道‘中泰一家親’,所以當得知中醫要合法化時,大家都支援,沒有人反對。”功·塔帕朗西説。

泰國成為中國之外首個實現中醫全面合法化的國家,中醫在泰國擁有了合法“戶口本”。

“泰國有通過祖傳、師授或者自學而成的中醫師,他們在泰國已行醫多年,但卻沒有認證。中醫合法化後,政府組織這些中醫師集中培訓並進行考試,考理論知識和臨床操作,當時一共考了六批,考過的有386人。”林丹乾是一名中醫師,也是泰國中醫合法化的主要推動者之一,親歷中醫藥在泰國的發展、興盛,他很欣慰:“泰國的中醫師能夠合法執業,心情大不一樣,自信多了。隨著他們社會影響力提高,他們的經濟狀況也得到了改善。”


發端與發展

“當時統一考中醫執業證書,我們就覺得通過考試的這些中醫師年紀偏大,年齡最小的也得四十多歲,年齡最大的是九十三歲。”林丹乾認為,中醫必須後繼有人,必須要在泰國創辦中醫學校。於是,他動員相關力量,2004年,泰國第一家中醫學院成立。規範化的中醫藥教育事業自此發端。

“開辦以後還怕招不到學生,計劃先招一個班60名學生,結果報名的時候一下子來了98名學生。”林丹乾介紹,中醫學校的培養學制是6年,泰國學生剛入學不懂中文,於是第一年就先教漢語,第二年開始中醫教學,“而且和中國的中醫學校關聯,我們學生的畢業證書上會有中國的中醫藥大學的章,也有我們大學的章,是兩國承認的,這是我們辦學的特點”。

公開數據顯示,經過20多年發展,全泰現已有9所大學開設中醫專業,畢業生達千余人,中醫藥及診所800余家,累計超過1500位中醫師取得在泰國的執業資格,獲泰方準入的中藥已達千余種,中國中醫藥管理局支援在泰建設了2所中醫藥海外中心。

“這意味著中醫在泰國長久地生根。”林丹乾説。

一家親

“中醫是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林丹乾説,泰國中醫尤其在康復治療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曾經有一位老婦人,腿腳不好,找林丹乾求助,林丹乾為她進行中醫診療直至康復,老婦人沒什麼錢,於是回家拔了3棵大白菜送給林丹乾以示答謝。“其實我特別感動,這説明通過中醫,我們跟泰國當地的民眾建立起一種自然親切的感情。泰國人對中醫師都是很尊重的。

林丹乾所在的泰國中醫師總會,是一個成立96年的民間組織,在泰國中醫的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們沿襲中醫濟世的傳統,每年組織中醫師,到泰國那些缺醫少藥的地方開展義診。“每次聽説我們過去,老百姓都高興的不得了,出門迎接我們。”

2020年疫情席捲全球,泰國中醫師總會成立“中醫抗疫專家組”,主動請纓泰國抗疫一線,在街邊架起大鍋熬製預防湯藥,免費發放給民眾。“中醫是沒有國界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林丹乾説。

事實上,“中泰一家親”不僅體現在中醫發展上,在歷史、在當下、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親情聯結處處可見。汶川特大地震,泰國特大洪災,新冠肺炎疫情……面對困境,中泰總能同舟共濟。功·塔帕朗的心中有本賬。

相互投資、戰略合作,中泰關係一直在助推著東盟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近年來,兩國經貿往來更加頻繁,雙邊貿易額從建交時的2462萬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917億美元,增長3700多倍……攜手發展,中泰總能高度互信

功·塔帕朗西今年在致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林松添的信中寫道:過去46年,在我155次訪華期間,我特別留意中國人民眼睛裏所流露出的情感。與1975年我看到的相比,今天的中國人眼中洋溢著幸福。從老朋友的身上,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我作為你們的老朋友,由衷地向你們表示祝賀。”


推薦閱讀:

山水相連的好鄰居——中俄“老友記”| 世界同心圓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