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一種“網紅”叫普京,有一種彪悍叫“戰鬥民族”,有一杯烈酒叫伏特加,有一首歌叫《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提起俄羅斯,中國人總是會心一笑,那是我們的老朋友。
今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週年。前不久,兩國元首發表聯合聲明,正式宣佈《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延期。中俄從歷史中並肩走來,“善鄰勝遠親,抵得自家人”。
這期節目,我們邀請兩位“老朋友”——劉少奇曾孫女、前俄羅斯亞洲工業企業家聯合會聯席主席劉麗達,俄羅斯中國總商會會長、中俄友協副會長周立群,講述中俄“鄰里之間”的那些事兒。
(劉少奇曾孫女、前俄羅斯亞洲工業企業家聯合會聯席主席劉麗達)
(俄羅斯中國總商會會長、中俄友協副會長周立群)
“原來我有中國血統”
“我第一次發現自己有中國血統是在大約五六歲的時候,之前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我在幼兒園時比同學們矮,為什麼我的皮膚更容易曬黑。”當劉麗達得知自己的身世時,極為震撼。“於是我開始研究中國歷史,也了解到許多關於我曾祖父(劉少奇)對中蘇關係所做的貢獻。”
“他的事業應該繼續下去。我於是將其選為自己職業發展的方向。”2007年,劉麗達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她考入了暨南大學學習中國語言和中國文化。
那時的劉麗達,只會説“你好”、“謝謝”和“再見”,語言成為她最大的障礙。
“因此每天從家到學校往返的路上,我沒有浪費任何時間。我練習我的中文口語,我與公交車上的乘客、司機和路人交談。一年後,當我打電話時,電話那頭的人都沒有意識到我是個外國人。”
不斷地交談除了讓劉麗達更快掌握漢語之外,還讓她直觀感受到了中國的風土人情。“我真正了解到中國人民很親近,俄羅斯和中國之間有如此多的合作前景。”
同時劉麗達意識到,中俄之間民間交往的工作並不充分。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歷了一段艱難的發展歷程。“當時經濟發展困難,俄羅斯充斥著大量廉價的中國商品,太便宜的商品品質就沒有保障,因此俄羅斯人總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中國商品就是品質低劣的代名詞。”但是來到中國後,劉麗達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而這種錯誤印象已經成為兩國間開展貿易和深入投資的巨大障礙。
“我認為自己有責任告訴他們,真實的中國是什麼樣子。”於是劉麗達參與組建了“俄羅斯亞洲工業家與企業家聯合會”,利用這個平臺向俄羅斯人、俄羅斯企業以及政府部門介紹中國,消除一些不實傳言和報道。
2013年,習近平任國家主席後,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劉麗達感受到,中俄關係越來越好。兩國民間相互了解的願望大大增加,但資訊交流比較缺乏,劉麗達便開始組織俄羅斯商界、企業、政府部門對中國進行商務訪問,讓俄羅斯人可以親眼看到和觸摸中國,並與中國建立起合作。
“2013年之後,企業變得更加有魄力“走出去”,中俄之間合作、投資、貿易的步子邁得更大,這一點很明顯。”
“我們堅持宣傳和講述中國,我們所有的朋友都會被中國食物吸引,不過辣味的食物除外。”劉麗達笑著説。
“我這一生註定與俄羅斯結緣”
上世紀80年代末,周立群被公派到俄羅斯留學,經歷蘇聯解體和俄國社會動蕩。1992年,他博士畢業,恰逢鄧小平南巡講話,中國大地經歷新一輪的改革熱潮。特殊的時代背景,給了知識分子很多不同方向的人生選擇。周立群決定回國發展,從事與俄羅斯相關的工作。後來,從在俄羅斯創業到進入央企負責俄羅斯投資工作,從當選俄羅斯中國總商會會長到致力於促進中俄民間友好交往,周立群的人生軌跡與俄羅斯深深綁定。
與劉麗達所做的事情相似,周立群所在的俄羅斯中國總商會是把在俄羅斯的中國企業全部組織起來,一方面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促進會員企業間的交流合作,還有讓企業有序參與經貿合作。
“我的經歷和今天所做的事情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受益於中俄友好,現在想來,註定自己一生的事業都與俄羅斯相關。”
30年的經歷,周立群也見證了中俄友誼的發展。
中國人民和俄羅斯人民在反法西斯和軍國主義的戰鬥中相互支援,相互援助,並肩戰鬥,用鮮血和生命凝成了戰鬥友誼。“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保爾·柯察金》等,這些作品、歌曲和電影影響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這種中俄友誼是有基礎的。”
“2001年7月,中俄簽訂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把這種人民的友誼用法律的形式進行保障,現在可以看到中俄在旅遊、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方面,這種民間友誼都是得到了長久的發展。”
周立群分享了他深受感動的故事。2020年,中國疫情形勢嚴峻之時,一個高中女孩找到了他們。“她拿著一個大紙箱,裏面有200多個口罩,估計一夜沒睡,在上面畫了天安門,還有克里姆林宮,她用中文寫的‘中國加油’。至今我都不知道這個小女孩叫什麼名字。”
周立群説:“中俄友誼這麼牢固的根源是什麼?我覺得是新時代,中俄之間的這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援。”
老朋友 新故事
劉麗達説,正是因為元首間建立起了友好關係,才給予了民間交往極大的推動。
自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開始,中俄兩國元首建立了密切的工作聯繫和深厚的個人友誼。習近平主席8次訪俄或出席多邊活動,普京總統9次來華,雙方在各種場合會晤30余次。其中很多場景為兩國人民記憶尤深:相互授予對方本國最高榮譽勳章,彼此接受對方母校名譽博士學位,與“海洋”兒童中心師生聯歡……曾有媒體評論:如此高水準、高頻率、高品質的元首外交,在大國交往中絕無僅有。
中俄關係邁入歷史最好時期。
中俄兩國在擴大能源、金融、科技、工業等方面合作日益密切,雙邊貿易額從2000年的80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1078億美元。周立群説,“按這個勢頭髮展,中俄兩國的貿易額在2024年達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不但可期,而且完全可能實現。”
152對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架起友誼之橋,每年近500萬人次的往來匯聚民相親、心相通的洪流。國家年、語言年、旅遊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媒體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科技創新年等國家級主題年活動的舉辦,賡續敦親睦鄰、世代友好的傳統。
有人説,中俄之間的友誼不是紙糊起來的,也不是用磚砌出來的,而是兩國的民心澆鑄而成,這種“材質”風吹不散,雷打不動。這其中的故事,或震撼、或感動、或有趣、或溫暖、或宏大、或微小,在時代洪流中匯整合一股力量,聯結起兩個大國的過往與將來。
(記者:張寧銳 江虹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