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家人”的詩意 | 世界同心圓03

發佈時間: 2021-06-28 11:2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張寧銳 江虹霖 張正朋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慕田有谷異尋常,主人卜築成西堂。……吾將結廬坐之旁,共子漁樵老於此。”

慕田峪長城腳下,有個特別的村子。

如果説二十年前,紛至遝來的遊客是被慕田峪長城所吸引,那麼如今,卻是有不少人因這村子慕名而來。這便是北京懷柔“長城國際文化村”,由慕田峪、辛營、北溝和田仙峪4個村組成,這裡長期居住著幾十位國際友人,古老的長城景觀、中國的鄉土風情、西方特色的民居風格彼此交融,造就出一幅“中外文化並存,世界人民相鄰”的獨特風景。

曾經籍籍無名、偏僻落後的小村莊何以聲名遠播?故事起源一個外國人的到訪。

image.png

相遇

上個世紀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正式拉開序幕。中國和美國發表《中美建交公報》,新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赴美學習。

彼時的美國人薩洋正在伯克利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對中國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度充滿好奇。與此同時,北京姑娘唐亮坐上了去美國留學的航班。

當薩洋學習中文時,兩人相遇了,薩洋對唐亮一見鍾情,二人于1982年在美國註冊結婚。

image.png

“1986年年初我正式到中國工作。那年春天我第一次到慕田峪長城玩,特別喜歡。”

“26年前,我碰上了一個慕田峪村的村民,他是賣紀念品的,我説對不起,我今天不準備買東西,但是我很羨慕你住在這麼一個特別漂亮的地方。我有一個夢想,能住在長城的腳下,因為我是外國人,不大可能實現這樣的夢想。這個農民説,我幫你們找一個房子。”

當時的那間老房子又臟又破,但薩洋很喜歡在家裏就能看到長城的感覺,加上薩洋自學了建築設計,他決定改造這間老房子,作為他和唐亮週末休憩的住處。


決定

“突然有一天他説,我做了一個決定,我要辭職了。我當時非常震驚。”唐亮至今回想起來,還感嘆那真是一個大膽的決定。薩洋當時在北京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就職,待遇很好,但他更喜歡在慕田峪村的生活。

就這樣,他帶著一家人,成為了慕田峪村的村民。

“為什麼16年前我退休了,真正的常住在這邊?是因為慕田峪村的黨支部書記,他叫李連廷。有一天,李書記對我説,你真的應該注意到你周圍有困難了,我們慕田峪村有500年的歷史,我們不知道怎麼才能持續到下一代。”當時的慕田峪村經濟困難,很多青年都沒有工作,因為在長城腳下,一些村民靠擺攤賣紀念品為生,但並不能吸引遊客。“他説,薩洋,你能否吸引遊客更長時間停留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村民更好的過日子。”

image.png

當時慕田峪村有一個廢棄的小學,於是薩洋和唐亮決定改造它,投資一個餐廳。這個餐廳的名字叫“小園”。


改變

薩洋的改造理念,是在保留中國傳統農居風格的基礎上,加入現代化的設計,注入中西文化元素。他的設計受到很多人的歡迎。

image.png

image.png

一方面,2006年小園餐廳開業後,他又相繼改造並創辦了幾家餐廳、瓦廠酒店等一系列鄉村旅遊設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駐足。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找到他,希望能住上這樣的房子。中西合璧風格的民宿在長城腳下流行起來,一些村民出租了自己的閒置房屋,因為有需求,這些房屋的租賃價格從原先的幾千塊錢逐漸上漲至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薩洋和唐亮也傾向於雇傭當地的村民,從前沒有工作的女性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份長期或兼職的工作謀生,有的已經從最開始的洗碗工做到如今的酒店管理層。

薩洋對於長城腳下的村子來説,宛如一場春雨,潤物細無聲。然而,我們能看到如今的“長城國際文化村”,僅憑薩洋夫婦的力量是顯然不夠的。從慕田峪村李連廷書記、北溝村王全書記等地方幹部花大氣力對村容村貌、基礎設施的全面改造,到近些年來整個北京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振興而出臺的各項舉措,無一不在為“嚮往的生活”而努力。


詩意

站在薩洋夫婦的小院裏,遠眺,可以望見蜿蜒于山巒峰谷之間的長城;轉身,可以抓一抹夕陽于裙擺之上。沏一壺茶,聽風數雨,忘了時間。他們站在余暉裏,把日子過成了詩。

image.png

回望薩洋一路走來,有很多的偶然和隨性,但又烙著時代的印記。對於中國的發展,美國人薩洋有自己的看法。

“我是一個美國人,我熱愛我自己的祖國。但是現在國際上有人説中國共産黨很壞,我就不能認同這種説法。我感覺共産黨還是救中國了。不能説共産黨做的所有事是完美的,這個在人間是不可能的。但總的方向是正確的。”“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可能最好的就是現在。”

唐亮説:“我和薩洋是一個中外的結合,我們16年來熱愛鄉村,做了這麼多的事情,投入了很多的情感和情懷,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堅持,我覺得我們也是對社會做了這麼一點點小的事情,我沒有遺憾。”

慕田峪村曾被譽為“中國最浪漫的鄉村”,這個“浪漫”或許不僅是風景,也是人的故事。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中美兩國人民的交往和情誼可以如此美好,薩洋和唐亮的詩意生活照見了兩國文化的交融與理解,在大時代的變遷中,注解著中美關係溫暖的側影。

(記者:張寧銳 江虹霖 張正朋)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推薦閱讀:

患難之交——到非洲去 為兄弟而“戰”(上)| 世界同心圓01

患難之交——到非洲去 為“兄弟”而戰(下)| 世界同心圓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