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如“零食”不可替代“正餐” 各級政協委員熱議中小學生減負

發佈時間: 2021-05-28 18:5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盧佳靜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中國網訊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五份文件,其中包括《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會議指出,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化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特別是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突出。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於全面提高學校教學品質,做到應教儘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自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就提出“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已成為推行素質教育中刻不容緩的問題,要切實認真加以解決。”時至今日,中小學生書包卻越減越重、睡眠時間越減越少。不少政協委員連年呼籲中小學生課業減負的問題。

(教育部網站截圖)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許進提出一個建議: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等外語課程不再設為與語文和數學同等的主課,增加素質教育課程佔比;不再將英語(或外語)設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加非官方的各種外語考試。建議一齣便引來圍觀,不少網友點讚支援。

(圖片取自網路)

全國政協委員鄧健在教育系統工作多年,長期關注中小學生“減負”問題。鄧健認為,家庭與學校不是相互獨立的教育“孤島”,需要緊密協同。鄧健建議,以協同“共進”為理念融合教育方式方法,助力家長科學因材施教,通過“家長學校”等方式幫助其了解學生各成長階段智力發展水準和心理特質,真正“知子”,針對不同時間節點和學科給予科學指導,正確“教子”。促進學校深化教學改革,兼顧教育對象的普適性和針對性。加強家校教育方式方法互補,使學生在有效時間內提升學習品質,減輕課外負擔。

(圖片取自網路)

深耕教育事業20多年的深圳市政協委員、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校長羅燦時常接到教師和家長反映,非寄宿制的中小學校在關注學生睡眠狀況方面,應做出更好的提升。羅燦調研發現,學生們午休不是趴在課桌上睡,就是用兩張板凳拼起來睡。這些“睡法”對處於成長關鍵期的學生而言,不但影響睡眠品質,更容易引發脊椎側彎等健康問題。為此,羅燦主導設計了“折疊抽拉式午休床”並投入使用。

據有關數據表明,與中小學生睡眠時長相關的因素依次是:學生作業時長、晚餐(夜宵)時間、家長輔導作業時的情緒、家長睡眠品質、家長電子産品使用程度、學生電子娛樂時長以及學生睡前活動等。羅燦呼籲,相關教育部門應認真組織開展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管理”督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

此次會議還強調,要全面規範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堅持從嚴治理,對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借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問題的機構,要嚴肅查處。要完善相關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訓機構。

今年兩會“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長陳寶生介紹,原來叫做“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在叫做“線下減負、線上增負”,這是一個新問題,戰場轉移了,陣地變化了,方式變異了。

教育部長陳寶生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孫惠玲認為,再好的校外教育,也只能是義務教育的補充,正如‘零食’不能替代‘正餐’一樣,校外培訓也不能喧賓奪主,成為青少年教育的主角。對於學科類培訓,要明確服務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既要把好監管關、又要把好品質關,避免單維度、超越年齡認知心理和認知能力,一味拔高搶跑,造成學生和家長過度焦慮。孫惠玲呼籲,要正確引導促進校外培訓機構健康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原杭州師範大學校長杜衛建議,警惕商業資本侵蝕基礎教育,資本辦學中過分逐利、違規招生、收費奇高等行為違背了我國義務教育的公益屬性,必須予以規範。

(圖片取自網路)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表示,現在教育行業確實存在資本推動,很多培訓機構大量投入廣告,希望短時間內吸納更多學員、擴張市場,然後爭取上市。但是一旦資金鏈斷裂,就會出現很可怕的問題。教育行業培訓是個良心行業,如果唯利是圖會造成大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積極研究介入,規範行業,讓市場能夠穩妥發展。

甘肅省政協委員許邦興建議,在教育部門監管下,可以讓中小學校來承擔學生的課後輔導工作,學校本來就是培養人的專門場所,各種教育教學設備設施齊全,師資力量充足。教學機構應該對正課之外的時間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讓孩子們進行閱讀、科技創新、社會實踐、體育藝術、興趣愛好和社團活動。這樣,既能讓學生的學習負擔真正減下來,又能將學生課後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充實快樂,真正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盧佳靜)

推薦閱讀:發出民進聲音講好脫貧故事 民進中央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紀實攝影展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