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改革要動力 全國工商聯推進中國特色商會組織建設紀實

發佈時間: 2020-11-20 19:0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江虹霖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中國網北京11月20日訊(記者 江虹霖)11月23-24日,全國工商聯商會工作會議將在南京舉辦。此次會議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加強民營經濟統戰工作和促進工商聯所屬商會改革發展決策部署,總結兩年來商會改革工作成效,交流經驗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步全面深化商會改革工作,發揮商會在民營經濟統戰工作和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工商聯所屬商會,是做好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重要組織依託。作為民營企業最為集中的社會組織,商會與企業已經結成命運共同體,會員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不斷傳導影響所在商會,同時也倒逼商會以改革發展來應對挑戰。同時,隨著民營經濟人士群體日益豐富多元的訴求變化,商會工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這些因素都要求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商會的各項工作。

2018年以來,黨中央先後出臺30號、57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促進工商聯所屬商會改革。黨中央對於商會事業發展提出的更高標準和要求,為做好新發展階段的商會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有利條件。

按照黨中央的要求,中央統戰部和全國工商聯將商會改革發展工作自覺納入大變局和新格局下統籌謀劃,通過深入調研、全面解讀以及具體指導,圍繞15項重點改革任務,明確19個省級工商聯開展探索試點,形成一批可複製可借鑒的經驗,紮實推動商會改革重點難點工作有序落地落實。

在全國工商聯的全力推動下,地方各級工商聯堅持自上而下、協同推進工商聯所屬商會改革,形成了競相改革的局面。兩年來,各地商會的組織覆蓋、自身建設、功能作用、黨的建設不斷加強,改革成效逐漸顯現。

服務內容和平臺日益豐富。各地開始重視商會的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指導商會成立了專門的維權服務中心、資訊諮詢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等,為會員企業提供法律指導、政策諮詢和融資服務。全國工商聯各直屬商會積極搭建對接平臺,指導會員企業參與中非合作論壇等國內外重點經貿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江蘇、福建、廣東等多地充分挖掘境外商會資源,推動本地商會與境外商會社團建立合作聯繫,作為民營企業走出去的“仲介所”和“服務站”。

經濟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全國工商聯研究推動商會團體標準化建設,推動多家直屬商會獲國家團體標準制定資質,促進了行業標準化和誠信體系建設;地方一些商會積極開展銀企對接等服務,服務會員企業的資金需求。山東、浙江、福建等多地更是支援商會發揮企業集聚優勢,推動産業集群形成,促進當地産業生態鏈的發展;江蘇創新系統推進商會發展生態圈,不斷促進商會服務資源整合,有效拓展了商會經濟服務功能。

參與社會治理作用開始彰顯。北京、浙江、吉林等地指導有條件的商會積極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參與政府購買服務,在社會事務管理髮揮積極作用;廣西開展商會誠信體系建設,在全區建設139家誠信試點商會,引導行業誠信、會員企業誠信。全國工商聯與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建立“工商聯商會調解服務平臺”,福建、湖北、安徽等多地普遍建立商會人民調解工作機制,全面發揮商會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優勢。

政商溝通渠道逐步建立。各地基本實現了經濟領域重要會議邀請商會代表參加,涉及民營企業重要決策時,事先聽取商會的意見建議。大部分省份建立了省領導聯繫商會制度,定期走訪商會,聽取工作報告和行業發展訴求。山東、甘肅還建立商會意見建議“直通車”制度,商會負責人可直接向省領導反映行業問題建議。

2020年初,一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激發了全中國眾志成城的抗疫力量,也從另一個側面檢驗了工商聯商會改革發展的實踐成果。

“要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指導和幫助企業等會員單位科學精準防疫、有序復工復産。”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重視商會組織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作用。

全國工商聯積極響應號召,迅速成立防控疫情工作組,向31家直屬商會以及各地工商聯所屬商會發出通知,組織動員廣大民營經濟人士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引導服務民營企業積極穩妥做好復工復産工作。

在抗擊疫情鬥爭中,廣大商會動員企業捐錢捐物捐技術、有情有義有行動。各級工商聯所屬商會用精準服務快速按下行業復工復産“重啟鍵”,以較強的組織凝聚力和工作執行力,彰顯了會員企業的大愛擔當,折射出中國特色商會組織的風采力量。

實踐沒有止境,改革一直在路上。當前工商聯所屬商會改革仍處於起步爬坡階段,探索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商會發展道路還在繼續,推進商會發展、做好商會工作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新征程上,工商聯如何持續深化所屬商會改革,開創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新局面,依然重任在肩。

推薦閱讀:

喚醒兩岸共同記憶 開始思考統一後台灣治理問題|中國世界觀.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