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參與 解決民企融資“老大難”| 建言中國033

發佈時間: 2020-05-26 19:2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編者按】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不少民營企業勇於擔當,第一時間向一線捐助物資,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助力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國家努力改善民企融資環境,在打破所有制歧視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全國政協委員薛光林提案表示,受制于金融體系、金融機構等因素,改善幅度仍然有限,對此,提出“國家牽頭成立服務於民營實體經濟的産業及股權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等建議。

《建言中國》欄目是中國網政協頻道、中國網議庫平臺原創欄目,轉載請註明出處。


全國政協委員薛光林

提案全文

關於著力解決民營實體經濟融資難題的提案

民營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貢獻了中國經濟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 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但民營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由來已久,民企得到的金融資源支援與其經濟地位和貢獻不匹配的情況長期存在。根據發債企業最新公告數據整理報告,2019 年初至今,國企與民企分別新發行公司債 31406 億元與2368 億元,前者是後者的 13 倍多。從凈增融資規模來看,國企公司債凈增 23353 億元,且單月凈增規模持續正增長,同期民企的公司債合計凈增-1660 億元,且僅有 3 個月份錄得正增長,其餘月份均在萎縮。銀行授信方面,國企合計授信額度 175 萬億元,民企合計額度僅19 萬億元,是前者的 1/10。這讓凈融資規模原本就在萎縮的民企在資金鏈上更加捉襟見肘。

雖然自 2018 年底以來,國家努力改善民企融資環境,在打破所有制歧視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嘗試,但受制于金融體系、金融機構等因素,改善幅度仍然有限。

一是我國是以銀行主導的融資體系為主,銀行信貸在社會融資中佔比基本穩定在 60%,而債券融資佔比僅有 10%。民企獲得的信貸資源有限,銀行信貸在民企與國企之間有著高達 156 萬億的差額已經深刻反映出民企融資的艱難窘境。

二是由於監管、制度、風險收益等因素導致銀行偏好國企,國企與民企同資質不同評級,同評級不同利率,所有制歧視問題普遍存在,而如果剔除民企房地産企業,其他民營實體企業更加難。

三是民營企業大多數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步幹起來的,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資本金有限,基本上是靠銀行信貸支援企業不斷壯大。但自 2014 年銀行信貸開始對民企收縮,加上2018年資管新規和金融去杠桿政策實施,民企融資環境不斷惡化,民企資本金不足、負債率高、財務報表難看,過不了銀行信貸政策關,銀行也不敢放貸給民企。而國企不存在資本金不足問題,因為有財政注資,可以隨時補充資本金。

所以,央行向市場注入再多的流動性也流不到民營實體企業,銀行不敢貸也不願意貸。解決問題的唯一路徑,就是要先解決民營實體經濟的資本金問題,配比增加信貸資金規模,才能從根本上破解民營實體經濟的融資難題。

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建議銀行成立專門配套基金,在民企放貸時配套提供資本金支援,通過配比信貸與資本金,銀行一方面通過信貸有利息收益,而且注入資本金,通過分紅的形式,進一步分享企業發展成果。這種利息加分紅的創新銀行信貸模式,不僅解決了民營企業融資難題,保證企業投資和擴大生産,實實在在地支援了民營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對銀行的本息資金安全有更多保障。

第二,建議國家牽頭成立服務於民營實體經濟的産業及股權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參與,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直接投資入股符合條件、有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充實資本金,促進民營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第三,加快資本市場改革,有效降低門檻,讓更多的民企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大力促進股權投資基金、資産管理公司等對民企的股權投資;大力推動銀行對民企現有債務的債轉股工作;等等。多管齊下,採取各種有效措施解決民企資本金問題,改善資産負債表,增加融資能力,保障發展需要。

總之,民營企業機制靈活、效率高,對國民經濟貢獻也大。不管是短期國民經濟的穩增長穩投資,還是長遠經濟發展需要,民營企業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主體。國家有必要加大力度著手解決民營實體經濟資本金不足問題,有效破解融資難題,助力民企發展,為國民經濟增長做出更大貢獻。

推薦閱讀:孫潔委員:建議提升有錢人買商業養老險的意願 設“個人養老金”賬戶| 建言中國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