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準備好了嗎?” 垃圾分類在北京政協專題座談會上引熱議

發佈時間: 2020-01-14 09:5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江虹霖 | 責任編輯: 張正朋

中國網北京1月14日訊(記者 江虹霖)“條例實施在即……我們準備好了嗎?”一位北京政協委員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

“構建超大城市治理體系 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專題座談會現場 中國網記者張正朋/攝

13日下午,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召開“構建超大城市治理體系 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專題座談會,4位政協委員分別就垃圾分類建言。邁入2020年,北京垃圾分類進入倒計時,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垃圾分類”也成為此次北京政協大會的高頻詞。


餐廚垃圾處理仍有不足

“北京市現在餐廚垃圾集中收集處理,有5.6萬家餐飲企業和食堂,一個月大概2000噸左右,北京市基本做到了源頭分類、專業化車輛運輸,無害化處理,産量和處理能力平衡”,北京政協委員王志勉説,雖然北京在餐廚垃圾處理方面相對成熟,但通過調查仍然發現了問題:第一,分類不到位,雜質在25%以上;第二,有些工藝週期長,過程産生污水和臭氣易導致二次污染;第三,末端産品的資源化利用程度相當低。

對此,王志勉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精準分類、源頭減量,包括文明就餐、光碟行動;二是要推進先進成熟工藝;三是穩步推進末端産品的資源化利用。王志勉介紹,廣州白雲區的餐廚垃圾是用於養殖項目,100噸的項目大概一天有20噸稀渣,用這個渣子養肥水蟲,一天可以産生30噸肥水蟲,晾幹了可以達到1.8噸,1噸能賣一萬塊錢,同時蟲子糞每天産生2噸,一噸賣200塊錢。如果高安屯的項目按照這個做,一天的收入是8萬左右,現在區裏補貼一年四千多萬,如果有這個産品,充分利用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王志勉談到,餐廚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和無害化利用的可行性、安全性、經濟性,應當與分類方式和處理方式相匹配,處理方式要與資源化利用程度相匹配,如果不能資源化利用,處理的東西還是要燒。

“條例實施在即,市政府相關部門還是應當思考一下運輸能力、處理能力、資源化利用等方面我們準備好了嗎?”發言的最後,王志勉這樣説到。


建築垃圾是可再利用的黃金資源

“建築垃圾其實是城市發展的一種伴隨物,是可以再利用的黃金資源。但是目前北京市在建築垃圾的處理水準上,尤其是再利用水準與發達國家90%的利用率還差一段距離”,北京政協委員季節介紹,北京每年産生的建築垃圾量非常高,2018年建築垃圾量達1.92億噸,其中裝修垃圾約300萬噸。   

季節提出,第一個問題是建築垃圾治理無法可依,導致執行力度較小,執行也較難;第二個問題是建築垃圾存在不閉合的問題,前端缺乏頂層設計,沒有合理規劃終端處置設施的合理位置,很難使一些終端處置設施真正落地和運營。此外,建築垃圾資源化後有很多再生産品,但因前期沒有納入設計階段,後期又沒有相應驗收標準,導致再生産品應用難;第三個問題是裝修垃圾還在空白階段。目前裝修垃圾處理方式相對較簡單,但裝修垃圾的成分複雜,又有一定的有害物質。據了解,裝修垃圾作為大規模垃圾往往和建築垃圾合併處理,這樣會增加治理難度。

季節建議:建築垃圾治理要法規化,儘早出台北京建築垃圾管理辦法,完善地方立法;建築垃圾全過程要閉合治理,比如在前端規劃設計過程中要考慮把建築垃圾的轉机設施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規定用地性質和空間佈局;要把再生産品納入到設計、驗收、施工的全過程;裝修垃圾再利用要加快前期研究力度和調研工作,建立對裝修垃圾治理體系的標準化和體系化。


生活垃圾分類要精準宣傳 甚至挨家挨戶教  

“這是一個老話題,早在2000年,北京市就已經被確定為8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20年過去了,個人感覺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存在居民分類意識不強、參與不高、投放正確率比較低的問題”,北京政協委員吳問平建議,在大面積宣傳的基礎上一定要精準。最好化繁為簡,由專業的人手把手教,甚至是挨家挨戶教,讓群眾知道怎麼分,由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要堅持系統化治理的觀念。垃圾分類是一個鏈條,要前端、中端、後端協同發力,防止垃圾混裝混運、二次污染。所以在市場準入、政府購買服務時必須選擇具備這方面能力的專業服務機構來參與;要堅持城鄉統籌推進,堅持問題和效果導向。要區分新建小區、老舊小區、無物業的小區不同的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可以採取一些村規民約的辦法,同時加快補齊農村垃圾收集處理設施的短板。


隨手扔不是一個小問題 而是一個法律問題

從隨手扔到隨手分,從我應該到我願意,從選答題到必答題,北京政協委員張知謙為垃圾分類意識轉變提了三點建議。

一是統籌市區街鄉不同層級資源,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的積極作用,發動宣傳合力,要有規定動作,又鼓勵自選動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教會居民如何把垃圾進行準確分類;二是學校教育抓起來,垃圾分類不只是物質的拆解,更是生活觀念的變遷,人的轉變不在一朝一夕,人們對垃圾分類的態度決定了垃圾分類的時效,只有從孩子抓起,教育引領,久久為功,才可以讓垃圾分類真正成為生活方式;三是法律法規執行起來,文明需要約束來培育,逐漸形成行為的慣性,最後形成自覺的意識、行為的規範;各部門要確保在分類收集、運輸處理等環節中認真履行職責,對不按規定操作的人員要依法予以處理。

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在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將對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開展專項民主監督。

距離條例實施還有不足4個月,垃圾分類,你準備好了嗎?這不僅是對每一位北京市民的提問,也是為相關部門和政協委員出的一道考題。


相關閱讀:

       這場記者會“接地氣” 政協委員為推進首都治理支實招

     卜紹基:以文化藝術交流為紐帶建設“善愛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