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近日,四川省萬源市鐵礦鎮泥溪溝村蒲家河組貧困戶張闔德家十分鬧熱。“昨天,我給羅瑜主任打電話邀請她來我家吃飯,感謝她給我們的幫助!”這天,張闔德殺了3頭大肥豬,邀請了村幹部、幫扶幹部和一些村民一起吃“泡湯肉”(川東地區殺年豬)。
人居環境美美疊加
2015年4月,達州市政協辦公室、達州市工商聯等5個單位與相距130余公里的萬源市鐵礦鎮泥溪溝村結上了幫扶對子。從此,深山裏有了“窮親”。
泥溪溝村由三個自然村合併,初期建卡貧困戶173戶、504人,貧困發生率達24%。村民沿著一條小溪而居,山高坡陡,每人平均不足半畝田地,以傳統農業為生。入村的13.5公里道路不足3米寬,狹窄而危險四起。村民居住的房子90%以上是土坯房或上世紀50年代左右的木瓦房。不少年輕力壯的村民整家外出務工或搬出泥溪溝居住。面對這樣一個貧困程度深的“硬骨頭”,5個幫扶單位沒有退縮,迎難而上。達州市政協主席康蓮英先後29次到村調研、指導、督導泥溪溝村脫貧攻堅工作。要改變村容村貌,必須有抓手、有重點,找到突破口,康蓮英帶領幫扶單位首先從改路上入手,打通“腸梗阻”。
2015年下半年,挖掘機機、工程車轟隆隆地開進了泥溪溝村,開山闢地、修路架橋,將村道路擴建寬至5.5米。幫扶單位協調資金1800多萬元歷時一年將村道硬化,並安裝安全防護欄。2017年,協調宣漢縣打通硬化了10多年無法完成的800余米與宣漢縣連接的“斷頭路”,節省了泥溪溝村到達州的里程15公里。
“一遇山洪暴發,村道對面的村民無法過河。索橋缺錢沒維修,出行缺安全感。”與村幹部座談、走訪群眾,聽到不少如此渴求的聲音。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發動政協委員捐贈,幫扶單位出絕招、實招,一步步推進,一項項落實。目前,社道路硬化已實現全覆蓋,新建漫水橋2座、維修索橋4座、加固便民橋1座,即將建成2座行車橋。飲水難、通訊難等一個個難題,既擺在眼前,又被逐一化解,新建蓄水池2個、微型水廠2座,新建移動通訊信號基站1個。
2016年5月12日,一場大火吞噬了黃泥咀組張仕明等4家住房。災害發生後,市政協發動委員捐贈物資、給予慰問、幫助發展生産。之後,將張仕明等納入易地扶貧搬遷規劃。2018年春節前,張仕明一家搬進了新居。每當扶貧幹部到家,他的妻子都會端出炒好的花生等招呼大家,連聲表達謝意。近五年來,全村50戶貧困戶易地搬遷全面完成,住入了新房。
黃泥咀組楊從元家的院壩以前是土壩子。只要下雨加上雞鴨不圈養,幾天甚至一週以上院壩稀臟,客人到家無法落腳。今年8月,村委會組織人力物力將院壩硬化,雞鴨也圈養了。通過多方投入資金和物力,村裏大力實施包括(改水、改廁、改灶)人居環境改造工程,41處4600平方米院壩全面硬化,修建4000余米連戶路,讓133戶危房、117戶住房周邊環境改善,村容村貌發生了較大改觀。
産業發展欣欣向榮
大雪節剛過,泥溪溝村村民將雷竹産業基地的黃豆收穫了後,立馬為雷竹除草,幹得熱火朝天。泥溪溝村從傳統種植到産業落地,從無産業到有産業,同樣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泥溪溝耕地少,土地瘦薄,勞動力缺乏,産業發展難上難。市政協機關為村裏産業發展費盡了週折、操了不少心。”泥溪溝村黨支部書記夏曉兵見證了村裏産業發展的艱辛歷程。面對增收難,市政協領導數次調研、引進項目發展産業,明確産業發展思路。為實現貧困戶戶戶增收的問題,幫扶單位先期想出了家家養雞的路子。市政協機關向泥溪溝村捐建起了一個小雞孵抱房,就地孵抱小雞,幫扶幹部購買後贈送貧困戶飼養。幾年來,市政協機關幹部職工累計向貧困戶贈送雞苗12300隻,基本實現了戶戶養土雞,,助民增收80余萬元。村民們嘗到了甜頭,年年養雞,熱情不減。今年11月28日,市政協機關幫扶幹部羅瑜組織委員到張闔德家將年初贈送的30隻雞全部買走。談到來年,張闔德説,養雞不愁銷路,準備自己買80隻雞苗飼養。
養雞只是小打小鬧的致富項目。如何實現更大致富效益和帶動效應?“産業必須因地制宜,才能上規模、有效益,確保不返貧。”康蓮英把産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克難重點。市政協開始放眼達州,著眼泥溪溝村,外出考察、請專家論證、引業主入駐,先後試種了天麻、海椒、脆李,都因“水土不服”失敗告終,未能産生預期的經濟效益。村幹部和村民開始迷茫,偶爾還搖頭:“我們這裡條件太差,咋個有辦法發展産業嘛。”
“我們這裡林地面積大,花源多,適宜養蜂,有養蜂習慣。市政協幫我們引進中峰養殖技術、贈送蜂源,戶平每年增收7000元。”黃泥咀組楊體超今年養蜂收入近6萬元,已經成為村裏養蜂帶頭人,經常幫助養蜂戶作技術指導。2016年5月,市政協組織委員捐贈7萬元幫助部分貧困戶和村集體購買中峰蜂源120桶,還請來技術員駐紮泥溪溝村指導村民養殖,培養技術骨幹。歷經3年多的培育,村裏養蜂業滾雪球式發展了115戶1200桶蜂源,村集體每年增加1.3萬元經濟收入。
村裏發生泥石流後,經達州市政協協調項目資金進行了土地整理。“一定要讓土生金”大家不斷發力。在試種海椒未成功後,市政協反覆考察論證,引進雷竹産業。2017年4月,村裏種植雷竹650畝、8萬株。大家把雷竹當寶貝看待,加強管理卻被雜草煩心。除草成本增加,雷竹長勢慢。今年年初,請來專家幫忙,在地裏套種黃豆,收入近萬元,還抑制了雜草生長。“地裏扳筍子、家裏開館子、就地掙票子,依託竹産業致富奔康的目標再經過三五年就能實現了。”市政協機關派駐泥溪溝村第一書記唐有全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陣地建設煥然一新
2015年前,泥溪溝村將原來的村小學作為村委會辦公場所,門窗破損、墻壁脫殼、壩子沒有硬化,即使辦公桌椅也是“殘腳少腿”的。村黨支部“無經費、無陣地、無組織生活”。達州市政協結對幫扶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導村黨支部換屆,重建村委班子。隨後,協調40余萬元,按照黨支部標準工作法的要求,幫助泥溪溝村建設村級陣地。如今,走進村委會辦公場所,看到的是紅格子窗戶、粉白的墻壁、硬化的院壩,粉飾一新、特別耀眼。村支兩委會議室、多媒體功能室配置配備到位。村衛生室、警務室、文化中心等基層陣地設施一一俱備。
市政協機關黨委與村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協助村黨委培養村級後備人才3名,發展預備黨員1名,入黨積極分子2名,村黨支部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黨組織的新鮮血液有了、規章制度有了、組織生活也有序了,村黨支部在群眾中間的影響力也提升了。
在結對幫扶中,市政協還指導探索“支部+公司+農戶”模式,徹底改變以前“黨員幹部幹,貧困群眾看”的局面,逐漸形成“幹部、群眾一起幹”的局面。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泥溪溝村註冊成立了萬源市康健樂農業開發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逐步增強,村支兩委帶領群眾致富奔康的勁頭也更加足了。(作者:王夢 四川省達州市政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