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方來英
中國網北京10月9日訊 “中醫藥人才的主要培養模式是高等職業培養型,主要的培養模式沒問題,但是不是還要配置其他培養模式?”“我們要不拘一格,多開拓中醫藥人才培養和選拔之路。”在“中醫藥發展與人才培養”主題沙龍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方來英説。
日前,“中醫藥發展與人才培養”主題沙龍在扁鵲故里河北邢臺內丘召開。本次沙龍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與第三屆中醫藥文化大會組委會聯合主辦,中國網《議庫》平臺、中國網政協頻道承辦。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醫藥界專家和政府官員等齊聚一堂,圍繞中醫藥人才培養方式改革、中醫藥院校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傳統中國醫藥技藝傳承模式與現代醫藥人才學科培養模式融合等議題進行主題發言和互動討論。
方來英認為,中醫藥人才培養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培養模式單一。當前主要的培養模式是高等職業培養型,但還應配置其他培養模式。二是對中醫傳統經典基礎掌握不足。學生對傳統的重視不夠,也折射出整個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問題。三是人才培養類型單一,與社會需要和臨床需要脫節。四是培養方向大且不夠清晰。臨床醫生、社區醫生、基層醫生要求不同,不能“劃到一個筐子裏”。
對此,方來英建議:
一、教育部門要研究中醫院校教學結構問題。現代科學技術促使中醫院校學生要讀西醫,教育部門也要深入研究中醫佔比問題。
二、要重視向全社會推動中醫文化。中醫藥不僅僅是醫術,也是文化。通過中醫平臺向全社會宣傳中醫傳統文化,比如孔子學院可以設立中醫類課程,開設中國中醫藥大會節目等。
三、開拓中醫人才之路,不拘一格選人才。因應需要建立國家考試製度,允許社會專長醫生自學成才。
四、分類施教,有針對性的培養中醫藥人才。
沙龍上,方來英還以吉首大學醫學院為例,講述其“對口”培養鄉鎮醫師,解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醫生人才配置問題,有針對性培養中醫藥人才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