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司富春建議:加強多元化中醫藥人才培養

發佈時間: 2019-09-26 11:1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盧佳靜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中醫藥大學科技成果推廣中心主任司富春

中國網訊(記者盧佳靜)  9月22日上午,第三屆中醫藥文化大會期間,“中醫藥發展與人才培養”主題沙龍在扁鵲故里河北邢臺內丘召開。本次沙龍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與第三屆中醫藥文化大會組委會聯合主辦,中國網《議庫》平臺、中國網政協頻道承辦。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醫藥界專家和政府官員等齊聚一堂,圍繞中醫藥人才培養方式改革、中醫藥院校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傳統中國醫藥技藝傳承模式與現代醫藥人才學科培養模式融合等議題進行主題發言和互動討論。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中醫藥大學科技成果推廣中心主任司富春認為,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重視,在對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中醫藥人才隊伍也逐漸壯大,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在中醫藥衛生技術人才培養規模、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中醫藥衛生技術人才匱乏

根據《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的全國衛生技術人才情況統計,見表1,儘管全國中醫藥衛生技術才呈逐年上升趨勢,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中醫醫療服務的供給,但佔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比例不超過10%,難以滿足在各項利好條件推動下的中醫藥事業快速發展需求。

(二)中醫藥高層次人才短缺

院校教育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中醫藥人才從中醫藥學院畢業,包括繼續教育、專科、本科和研究生等。據《全國中醫藥統計摘編(2017年)》統計,我國有獨立設置的高等中醫藥院校 43所、設置中醫藥專業的高等西醫藥院校100 所、設置中醫藥專業的高等非醫藥院校164所。近五年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畢業生、高等西醫藥院校中醫藥專業畢業生、高等非醫藥院校中醫藥專業畢業生總數持續增加,已達22萬人,見表2,其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總數整體呈上升趨勢,但所佔比例逐年下降,説明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不足。同時根據《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中我國中醫醫院人員學歷構成比(表3),可以看出當前我國中醫類衛生人員學歷總體偏低,大專學歷佔比最高,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還不到7%,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制約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需要加強學歷教育,特別是擴大研究生教育比例。

(三)中醫藥留學生人才培養與中醫藥國際化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一是來華中醫藥留學生在學歷層次和地域分佈不均衡。據《全國中醫藥統計摘編》數據顯示,2013-2017年來華中醫藥留學生以本科生為主,碩士、博士研究生比例基本在20%左右,不超過25%;地域分佈集中在亞洲,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歐美國家較少,見表4、表5,面對“一帶一路”國家中醫醫療保健、教育科研、立法推廣的迅速發展,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短缺難以滿足這些國家對中醫藥的強烈需求。

(四) 中醫藥基層服務人才不足

一直以來中醫藥基層服務人才不足是制約中醫藥發展的一大瓶頸。根據《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基層醫療機構人員情況分析,基層中醫師佔全國衛生機構同類人員總數比例不超過25%,基層中藥師佔比不超過30%,而且佔比呈逐年下降趨勢,説明中醫藥人才“下不去、留不住”問題突出。

對此,司富春建議要加強多元化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具體措施如下:

(一)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從數量上和品質上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院校教育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一方面與生源集中的中學建立生源基地,開展高校與中學,專家教授與高中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生家長和學校老師對中醫藥高校及專業的認同感,吸引優秀學生報考;另一方面允許獨立設置的中醫藥院校通過自主招生等途徑,招收有中醫家傳背景或傳統文化功底深厚、熱愛中醫藥學、有較大中醫藥發展潛力的學生,以及吸引有相關學科背景的學生學習中醫,提升中醫藥生源品質。

第二,在教育教學方面,根據培養需求改革學制和招生制度,如開設中醫青少年班、中醫經典傳承班、岐黃國醫班、時珍國藥班、卓越中醫師、卓越中藥師等多種人才培養專業,吸引優秀生源。

第三,以健康中國建設和大健康産業發展需求為抓手,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進一步優化專業佈局,培養特色優勢突出的中醫藥健康養老、健康旅遊、健康文化和國際交流的複合型專業化人才。

(二)加強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

第一,擴大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規模,尤其增加中醫基礎類研究生招生規模。

第二,加強中醫高層次傳承創新人才培養。建設一批學術底蘊深厚、特色技術鮮明、臨床療效顯著、人才梯隊完備、群眾影響廣泛的中醫特色傳承流派,開展中醫藥傳承規律、傳承模式研究,培養傳承創新人才。

第三,加強中醫藥高層次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可通過建設中醫藥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基地、基礎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在教學中將學科的基礎知識與當前國內外的學科發展前沿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高層次基礎研究人才。

(三)加強中醫藥國際化人才培養

第一,高等中醫藥院校應結合國內外社會的需求和自身教學的實際學科優勢,開設“訂單式”培養。如按國籍設立班級,同一國學生獨立成班;根據各國的需求,制定專門的培養方案,形成訂單式培養模式。如針對以英文作為醫學生授課語言的國家,制定英文授課培養方案,減輕學生因語言問題帶來的學習困難;對於非英文授課的醫學生,在培養方案中增加一年的漢語言補習,以中文作為中醫學習語言。

第二,建立起具有特色的中醫藥核心課程體系,其中包含中西醫結合的必備知識、技能的理解與掌握,以及中西醫結合規律性與方法性的把握,使其能夠匯聚中醫與西醫結合的精髓,吸引國外生源。

第三,搭建能夠有效培養國際化中醫藥人才的教育平臺。與國外的知名高校合作成立傳統醫藥合作交流平臺,實地學習各國傳統醫藥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培養在多元化環境中克服文化和語言差異的能力,加快國際化中醫藥人才培養。

第四,因材施教,改革授課方式。可在直接面授為主要授課形式的基礎上,增加網路授課內容作為補充,打破中醫學習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滿足學生課後學習的需求。

(四)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

第一,創新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使優秀的資源能夠向基層傾斜,培養更多的基層人才。針對基層醫療機構,尤其是農村衛生機構等,應開展定向培養人才輸送通道,對願意去基層的醫學生制定適度減免部分學費或免費培養政策。

第二,建設一批“學經典、用經方、傳經驗”培訓基地,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開展中醫經典傳承遠端教育培訓,開展社區社區師帶徒項目,推廣中醫藥技術方法,提高臨床實踐能力。第三,定期舉辦“西學中”、中醫適宜技術培訓、中醫藥人才高級培訓班、鄉村醫生中醫藥培訓等學習培訓班,努力提高中醫藥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壯大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

相關閱讀:中醫藥人才培養路在何方?中國網議庫邀大咖答疑並將形成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