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醫藥大會:國醫大師收徒十一人 薪火代代相傳

發佈時間: 2019-09-25 14:20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張鵬翔 李鐵錘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河北內丘扁鵲廟。 張鵬翔 攝

中新網邢臺9月21日電 (張鵬翔 李鐵錘)“中醫要發展,傳承是關鍵。我堅持醫德為重,堅持不分門戶、不分地位、不分地域,將我自己的畢生所學傳授給年輕人,就是想將中醫發揚光大,代代流傳。“國醫大師李佃貴説。

李佃貴,河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965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首創中醫“濁毒”理論。2017年,榮膺“國醫大師”稱號。

  國醫大師李佃貴收徒現場。 張鵬翔 攝

21日,第三屆中醫藥文化大會在河北省內丘縣拉開帷幕。開幕式結束後,來自國內外的著名專家學者及行業專家800余人來到扁鵲墓前,祭拜華夏醫祖扁鵲。祭拜醫祖儀式結束後,在扁鵲殿前,來自邢臺和內丘的11名中醫從業者向國醫大師李佃貴遞交拜師帖、敬茶、行拜師禮。李佃貴宣讀了入門師訓,希望新入門弟子把中醫事業傳承好、發展好,更好地服務群眾健康。

“中醫是重視經驗傳承的醫學。一名好的中醫,需要在臨床診療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通過大量實證經驗採集和總結共性規律,逐步探索建立辨證的個體化診療方法。”李佃貴説,問病、診脈、辨證,在跟師看病、抄方等臨床實踐中,醫師才能逐漸理解中醫知識。

李佃貴是河北省張家口人,1950年出生的他,考高中時選擇就讀縣裏辦的中醫徒弟班。學醫一年後畢業,隨即被分配到衛生所。他邊幹邊學邊用,用中醫中藥治療了不少當地常見病,像慢性胃病的治療效果就不錯。

至今他記憶猶新的是,當時農村衛生條件差,膽道蛔蟲病多發,尤其是青少年多患,他掌握了用烏梅湯治療此病的方法,可以將蛔蟲從膽管內驅至腸道排出,有效降低急腹症風險,臨床屢試不爽。雖是十六七歲的“小醫生”,可在三鄉五里很快小有名氣。從此,他喜歡上中醫,癡迷上了看病。

從此在50多年的從醫生涯中,他門診看病、病房查房、講座培訓、帶徒培養中醫人才……雖年近七旬,但李佃貴仍像個“拼命三郎”一樣,全身心地致力於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如何讓更多的老百姓信中醫、看中醫、用中醫呢?對此,李佃貴認為,做好名中醫的傳承工作,正本清源,還要多用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方式方法普及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引導人民群眾會養生、能養生、養好生,讓人民群眾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

中醫要發展,傳承是關鍵。李佃貴堅持醫德為重,堅持不分門戶、不分地位、不分地域的“三不分”原則,傾其所有將自己所學傳授給年輕人。如今,他的學生弟子遍及省內外,僅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就達百餘名,很多人已是省級名中醫、學科帶頭人、全國及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

“師承教育,可以很好地彌補中醫院校教育的缺陷。“李佃貴説,各位大師、名中醫就是中醫藥健康文化的傳承者和活學活用的典範。在師承教育中,要高度重視發揮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的主體作用,全面系統整理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和技術專長,確保我們的中醫藥學術精華,薪火相繼、代代相傳。(完)

責任編輯:陳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