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西南協同發展這個大背景下,教育改革將何去何從?我們教育提速得太快,走得太遠,以至於我們忘記了為何出發。我有一個想法,要從教師的高速教學回到學生的高品質發展,把教育的重心降下來……”9月21日,在由福建省廈門市、漳州市、泉州市、龍岩市、三明市五市民盟市委會在廈門聯合召開的“2019年民盟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教育研討會”上,民盟泉州市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陳雄的發言,引發了與會者的思索。
建設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是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為推動區域緊密融合、深化山海協作、推動城鄉統籌的重大戰略部署。2018年8月,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第一次聯席會議召開,特別提到閩西南五市“要推進教育資源合作共用”,強調要加強區內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的交流和合作。
為了辦好此次會議,閩西南五市民盟市委會圍繞推進閩西南教育資源合作共用以及教育其他相關問題開展調研,共收到了近80篇課題報告、論文,涵蓋了閩西南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多方面內容。
“目前,區域教育協作的工作還是由教育部門在推動,各個領域的開展也不平衡,缺乏省級層面高層次的規劃、指導與推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協作的內容擴展和成效。”民盟漳州市基礎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藍慧娟建議,從省級層面加強協調與指導,邀請專家名師定期到基層進行常態化指導評估;開展全面深入的合作,豐富教師培訓和交流合作的方式,建立閩西南教育聯盟,發揮資源優勢,打造校際合作品牌。
“由於各高校在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用的戰略目的、辦學定位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在資源共用合作中難免出現問題,更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民盟泉州市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連偉文認為,做好高校優質教育資源共用,應抓好教育教學資源品質建設、完善考核機制;要加大對高校人才引進和“名師工程”的扶持力度;共用資源、平臺建設要緊密結合學科發展和師生的實際需求,避免共用資源成為迎接評估的擺設。
福建省作為全國第3批新高考改革試點省份,各校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將全面實施“3+1+2”高考模式。在新模式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瓶頸,是民盟廈門基教委副主任項慧萍所關注的重點。項慧萍表示,在新模式下,選課走班造成排課困難、師資結構缺編、綜合素質評價的落地是最大的痛點和難點。“我們應嘗試建立彈性編制,和進一步推進教師‘區管校聘’,解決教師隊伍保障的問題。建立和普及生涯導師制,將生涯課程融合於學校日常教育,也是在新模式下對學生職業規劃的良好助力。”
福建省政協副秘書長、民盟福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劉泓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民盟結合界別特色優勢,圍繞中心工作,這就叫參政參到點子上、議政議到關鍵處。希望閩西南五市盟員繼續圍繞教育問題開展深入調研,建立機制,繼續把教育論壇舉辦下去,為閩西南教育的協同均衡發展獻計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