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充分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綜合效益重點提案督辦調研”綜述

發佈時間: 2019-07-19 09:01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高新國 | 責任編輯: 王靜

提案背景:

在全國政協支援下,2018年10月,河南省政協組成調研組,並邀請部分住北京、天津、河北的全國政協委員參與,自河南南陽淅川縣陶岔渠首開始,一路北上,對中線工程運作情況進行深入調研。調研分析發現,南水北調中線運作中主要存在供水效應不夠充分、生態補償和修復長效機制不夠完善、工程運作存在安全隱患、“四橫三縱”的中華水網佈局未完全形成等問題。調研組提出加快後續工程建設、優化水資源配置、建立生態補償長效機制、研究規劃中華水網、探索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帶等意見建議。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河南省政協主席劉偉、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天津市政協主席盛茂林、河北省政協主席葉冬松聯名,提交了“關於充分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綜合效益”提案,希望調研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建議能引起國家有關部門關注,推動有關工作納入決策程式。

今年,全國政協從3859件提案中確定40件重點提案,並遴選出7件作為重點督辦提案。其中,《關於充分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綜合效益》的提案,被列為第一件督辦提案。6月10日至13日,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張慶黎率隊的督辦調研組,赴天津市和河北省保定市、邢臺市、石家莊市進行深入調研,14日在石家莊召開座談會,調研組成員及京津冀豫鄂陜6地政協有關同志,與國家發改委、水利部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進行座談交流,共商提案建議落實,推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發揮更大綜合效益。

一渠南來水,歷經50年論證規劃,耗時11年建設。2014年12月,中線一期工程全線通水。江水北上,讓久已缺水的北方大地有了重回豐盈潤澤狀態的可能,清冽甘甜的水質讓百姓嘖嘖稱道。共同努力,用好一渠南來水,成為沿線省市和國家部委共識。

■“回補”與“填滿”

盛夏時節,石家莊市區北部滹沱河流域碧波盪漾、滿目青翠,給人一片清涼之感。據石家莊市水利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生態補水滹沱河水面上升了1米左右。

這離不開南水北調工程的巨大功效。

南水北調中線總長1432公里,途經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市,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宏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戰略工程之一。自2014年通水以來,工程供水量逐年增加,由通水初年度的19億立方米上升到2018年度的69億立方米,累計向京津冀供水219億立方米,24個大中城市、100多個縣、6400多萬人口受益,為受水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直以來,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嚴重,河北累計超採1500億立方米,形成了9個深淺層漏斗區。從2018年開始,河北啟動滏陽河、滹沱河、南拒馬河地下水回補試點,共補水7.5億立方米,形成水面40平方公里,80%滲透到地下,沿線兩側2公里範圍內地下水位平均回升1.15米。調研組表示,通過加大南水北調補水量是有效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舉措,應在漢江流域豐水年份最大程度地向南水北調沿線流域實施生態補水,並制定合理生態補水水價,減少因為價格因素導致的豐年棄水現象。

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副司長李明傳介紹,早在2015年,國家發改委會同水利部就向國務院提出了在中線一期工程運作初期配套工程建設期間,“如果丹江口水庫來水允許,可以利用中線主體工程向受水區域生態補水。生態補水價格方面,今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提出在受水區足額繳納基本水費的基礎上,可以由供需雙方參照現行供水價格政策協商處理,推進生態補水常態化。”

不僅地下水漏斗需要南水北調水“回補”,居民水缸也同樣需要“填滿”南水北調水。

然而,由於配套工程不完善,特別是河北省縣域範圍內還有很多居民沒有用上南水北調水。

在保定市徐水區南水北調西黑山分水口處,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建管局局長于合群向調研組介紹了工程概況、運作效益、生態補水以及如何為雄安新區調水等情況。

全國政協委員孫來燕問,“南水北調這麼大的水利工程,居民在用水價格上是否有感到優惠?”

于合群回應,“居民終端用水價格跟幹渠沒有多大關係,我們現在還沒有考慮工程折損費問題。特別是河北建設支渠、管網、水廠等配套工程投入太多,成本都攤在水價裏了。”

的確,河北省配套工程投資巨大,總投資近600億元,其中水廠以上輸水工程投資283.49億元,全長2056公里;水廠及配水管網工程投資300多億元,建設地表水廠128座、配水管網7500公里。由於銀行貸款和融資比例較高,直接增加供水成本,導致水價偏高。儘管水廠以上工程具有了消納30.4億立方米規劃供水能力,但投入運營的128座水廠現在年供水能力為21.96億立方米,城鎮管網供水能力更低,直接影響了規劃供水全部使用。

“管網等配套不完善,送來的水不能浪費呀!水廠工程以下消納不了輸送來的水,可不可以進行生態補水?”孫來燕接著問道。

“現在河北境內一些河流基本上不再斷流,一定程度上與生態補水有關。”于合群解釋。

根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能力規劃,沿線每個省市都有一定的輸水額度,但是由於工程配套等問題,目前依然存在“用不完、不夠用”的矛盾。調研組建議,根據沿線受水區實際,加大用水統籌力度,通過精準調度、水權交易等舉措,優化水資源配置和供配水格局,並且應出臺生態補水優惠政策,充分利用中線工程修復華北漏斗區水生態環境,促進改善沿線生態環境。“現在中線沿線已經把中線作為生命線,要把調水能力發揮到位。”孫來燕説,不能有效利用,就如同機器閒置,是浪費。

■“好水還需源頭治”

“南水北調的水水質優良,始終穩定在地表水標準Ⅱ類以上,居民普遍反映自來水水鹼減少、口感變甜。”座談會上,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李偉談及改善居民用水條件時所言,是沿線居民對南水北調水水質的普遍感受。

一渠好水,需要沿線做好污染防治,更需要源頭潔凈。

丹江口水庫總入庫水量有70%來自陜西境內,作為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陜西5市31縣區及沿漢丹江流域90多個鄉鎮的數百萬幹部群眾,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上做出了巨大努力,陜南三市累計關閉污染企業400余家,大力發展環保産業,並從生態和居住安全形度出發,啟動了大規模移民搬遷。為保水質清澈,陜西畫出一條出境水質標準“紅線”,納入幹部政績考核和任免獎懲依據,確保漢江流域水清如鏡,出境水質完全達到國家Ⅱ類水標準。

湖北省同樣擔負起“守井人”職責,不僅實施移民搬遷,而且關停企業600多家,圍繞丹江口水庫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組織以生態建設為重點的項目464個,使庫區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以上標準,並成功入選首批“中國好水”水源地。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十堰市委書記張維國在座談會上提出,應建立健全丹江口庫區生態補償機制,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付出、補償誰”的原則,建立庫區生態補償機制,並明確生態補償資金用於水源區生態建設及移民後續幫扶的比例。

陜西省政協副主席祝列克同樣提出生態補償建議,採取國家投入和受水區籌集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南水北調水源區建設基金,永續用於扶持水源區的水土保持、水資源保護和綠色迴圈經濟發展。

“目前,生態補償長效機制還在探索中。”李明傳介紹,近幾年,中央財政加大了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並安排資金支援流域實施橫向生態補償,2013年以來,國家發改委與北京、天津、河南、湖北、陜西5省市協商編制了對口協作規劃,截至2018年底京津兩市累計安排協作資金38.2億元,有力保障了水質安全。

在《關於充分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綜合效益的提案》中指出,應以中線工程為試點,統籌規劃沿線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統建設,通過養水、保水、凈水、節水、用水建立良性生態迴圈,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對此,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戚建國認為,中線工程已不單是調整水資源分配的問題,對華北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影響。

李明傳説,為保證水質安全在中線一期總幹渠兩側建設了8米寬的綠化帶,並劃定一級二級水源保護範圍,但總幹渠與沿線河流全線疊交,與沿線河湖生態系統關聯較少,調研和座談中了解到一些新情況會統籌考慮各方需求。

在全國政協常委侯賀華看來,除了資金保障外,還應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沿線群眾“飲水思源”的意識,“在一家酒店問了6個人,只有一個人知道用的是南水北調的水,説明南水北調的故事還沒有廣為人知,講好南水北調故事,傳承好南水北調精神,才能有更多的人珍惜來之不易的長江水,才能有更多的人關注水源區生態保護。”侯賀華説。

■“這件事晚辦不如早辦”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基本上沿太行山走向建設,許多地方的河溝水道被截斷,為防治洪水沖毀堤壩或長時間積水浸泡堤壩,國家投資建設防洪影響工程,主要通過渡槽將南水北調左岸來水區域的洪水導流出來,以保障下游村莊、工廠、設施、耕地等安全和幹渠自身安全。

在邢臺沙河市侯莊北溝南水北調防洪影響工程現場,邢臺市水務局有關人員介紹了相關情況。隨後,調研組委員們展開了一段緊密的問話———

“防洪影響工程設計標準是多少年一遇?”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副主任郭庚茂問道。

“10年一遇。”工作人員回答。

“主幹渠的防洪標準是300年一遇,如果防洪影響工程10年一遇,是不是會影響主幹渠的安全?”孫來燕委員的疑問,也表達了調研組不少委員的擔憂。

邢臺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立即解釋,“防洪影響工程是疏導洪水,只要排水順暢,形不成積水,就能確保幹渠安全,不影響主幹渠防洪標準”。

水利部南水北調司巡視員李勇補充説,主幹渠300年一遇是綜合考慮左岸太行山流域面積定出的防洪標準,而防洪影響工程10年一遇標準是按照區域性河道流域標準設計的。

“像這樣的工程有多少?”戚建國接著提問。

“邢臺段的工程任務是對境內19條河溝進行防洪影響處理,涉及5個縣(市、區)。大部分工程已經完工。”水務局工作人員回應。

“整體規劃投資使用情況怎麼樣?”郭庚茂問道。

李勇介紹説,第一期投資項目基本做完,現在河南已經申請新項目,河北準備申請。

“這件事晚辦不如早辦。”戚建國説,防洪影響工程對幹渠總體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應該積極推進。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運作4年多,南來江水由當初定位的補充水源變成了主力水源。除了實施防洪影響工程保證水渠汛期安全外,在枯水年份、天氣災害、突發事件等情況下確保供水,就必須加快調蓄工程建設。對此,何建中委員表示,應把調蓄工程作為整體工程一部分來考慮,不能想建就建,需要統籌規劃,充分考慮工程建設的實際意義。

■打造“中華水網”

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賦予了新時期治水的新內涵、新要求、新任務,為強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瞭方向,是做好水利工作的科學指南。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跨越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河流,與東線、西線形成了“四橫三縱”的中華水網體系,但由於缺乏總體規劃和後續工程方案,提案認為實現水資源“空間統籌”的中華水網佈局尚未形成。郭庚茂説,南水北調工程取得巨大成績,但仍然屬於階段性勝利,應站在打造中華水網,優化水資源配置新格局的高度來認識南水北調工程。

“如果10年以前提這事兒不現實,現在經濟社會發展達到了具備建設中華水網的條件,應該加快研究佈局中華水網。”戚建國説。

李明傳表示,國家在工程實施上在逐步推進。2014年,經國務院同意,南水北調東中線二期工程和西線一期工程納入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範圍。2017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積極安排中央投資,編制東西線二期工程規劃和編制中線引江濟漢工程規劃,並且在安排中央投資對西線一期工程進行論證的基礎上,又專門安排中央投資用於西線一期工程方案的評選論證。東中線二期工程和西線一期工程規劃論證實施後,將實現南水北調在更大範圍內科學配置水資源。

“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問一路,學一路。”侯賀華感慨,南水北調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工程的價值和意義已經超過工程本身,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正在逐步顯現,應該進一步充分發揮好綜合效益。

對於水利部南水北調司巡視員李勇來説,他也感受到此次調研的充分性和專業性,認為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很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特別是運用系統思維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很受啟發。

一渠南來水,讓饑渴的北方重煥生機。調研行將結束,委員們在互動交流中一致認為,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這張藍圖的繪製,需要沿線各地相關負責部門應從國家戰略高度,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努力解決好當前存在的問題,使南水北調工程綜合效益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