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區兩級政協委員走進社區 聚焦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治理

發佈時間: 2019-06-10 09:06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靜

“我們東壩地區有近30萬人,而鄉政府只有53名工作人員,要是不通過有效的治理方式對社區進行管理,我們就是跑斷了腿、操碎了心也管不過來啊!”6月4日上午,北京市、朝陽區兩級政協委員走進北京市朝陽區東壩鄉,就基層社會治理問題調研座談。東壩地區工委書記黃宏春的一句話,形象又直觀地描述出了該地區社會治理的難度與強度。

東壩鄉位於朝陽區東部,轄區總面積24.6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21個社區,屬於典型的城鄉接合部。自2000年起,東壩鄉開啟了城市化進程,共安置人口近3萬人,也創造了25天簽約超過2800個院落,騰退建築面積293萬平方米的“治理奇跡”。

成績有目共睹,痛點卻也“如期而至”。先是土儲項目綠化騰退補償工作因無法對由於項目擱置而導致的死亡樹木進行認定和賠償而讓部分騰退人不接受補償金額,從而影響了北東區域及第四使館區項目的整體騰退進度,又因為4個農民安置房小區建設及産權證辦理存在困難引發了陳情事件,給地區社會面維穩工作帶來很大壓力。由於規劃設計配置不合理、施工建設標準差異化帶來的商品房和保障房業主矛盾升級和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問題也讓鄉政府頗為頭痛。

“北京是首都,首都無小事,事事連政治。朝陽區是首都功能核心區與城市副中心之間的重要區域。東壩地區作為第四使館區的建設地,更需要提高政治站位,時刻繃緊加強政治建設這根‘弦’。”朝陽區政協委員、區政協專委會工作五室主任李樹東表示。

為了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提升風險防控能力,東壩鄉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充分運用資訊化手段,打造官方微信公眾號,並結合居民QQ群、工作微信群等新媒體,推送服務資訊,傾聽民聲,了解民意。同時,以突出問題為導向,對各類輿情風險隱患及早分析研判、問題會商,構建東壩“365”智慧管理服務平臺,接受群眾訴求、調度指揮辦理、監督整改落實。

朝陽區政協委員、區工商聯副主席、藍調莊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玉立就是東壩人,對於近十幾年來東壩鄉的快速發展,他深有感受。“發展速度快,出現的問題就必然多。尤其是在使館區、高端社區進來之後,如何使現有社區與之融合發展十分關鍵,在現代化城市建設中體現歷史和文化也很重要,政策上一定要有所突破,産業上也要形成互動。”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葉氏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裁張知謙今年提交的提案就是有關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的。“一方面,要引進高品質的物業公司,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小區群眾的交費習慣,讓小區物業管理進入良性迴圈。在這方面,上海、廣東地區有很好的經驗,我可以幫忙牽線對接,讓東壩鄉的相關人員去上海學習經驗。”

“東壩鄉在社區管理、社會治理方面出現的問題很多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是其他地方也出現過的共性問題,不是東壩鄉以一己之力就可以解決的。我們會把這些問題整理、匯總,以提案或者社情民意的方式提交上去,以期獲得更多的關注並推動處理。”朝陽區政協副主席張永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