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4月18日訊 近日,《達州市巴遺址遺跡保護條例》經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批准,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標誌著達州市巴遺址遺跡保護納入了法制化、規範化、科學化軌道。這是該市打造巴文化高地,著力文化強市的舉措之一。在其中,達州市政協四年來持續助推巴文化高地建設使出了拳拳之力。
巴文化是從古至今始源於巴人巴國,植根于巴地,由巴地人民共同創造的燦爛厚重的地域文化,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達州自古屬巴,從夏商到秦漢,達州就是巴人活動的中心地帶,已有近5000年的考古史、2300餘年的建制史,屬於巴文化的核心區域和文化集中源地。達州境內巴遺址遺跡眾多,經考古調查發現僅先秦以前的巴遺址就有80多處。宣漢羅家壩遺址、渠縣城壩遺址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兩處巴遺址,雙雙納入國家“十三五”大遺址保護專項規劃。
政協傾言助推建設巴文化高地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巴遺址遺跡的保護、合理利用與城鄉建設的矛盾日益顯現,巴遺址遺跡保護面臨保護措施乏力、合理利用不足等問題和困難。達州如何充分利用資源,建設全國巴文化高地?達州市政協從2015年起以1份專題報告、2次視察調研、5件提案立行立言立論,助推巴文化高地建設。
2015年8月,市政協副主席郝德恒帶部分委員視察“巴人文化遺址”保護與開發工作,建議結合旅遊開發、歷史文化研究搞好規劃,打造國內外知名文化名片。加強巴文化的研究,開展學術交流,為其提供文化軟實力支撐。接著,2016年7月,市政協副主席王善國帶隊視察巴文化遺址保護與開發利用情況,力推巴文化遺址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
“深入研究巴文化並將研究成果與經濟、文化有效結合,把達州建設成為全國巴文化高地。”2017年2月代以勝委員在市政協四屆二次會議上提交提案《關於把達州市建設成全國巴文化高地的幾點建議》。代以勝建議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巴文化研究利用常設機構,將巴文化與全域旅遊打造結合,擴大巴文化交流。像代以勝委員一樣關注巴文化建設的加曉昕、袁華等6名委員分別提交了巴文化建設方面的提案,建言助力。
2017年7月 ,市委將建設巴文化高地的調研課題交給市政協承擔。市政協組織區域內外巴文化研究學者專家歷時2個月調研形成專題報告報送市委參閱,建議通過“自身努力、借智借力、形成合力”的方式,強力推進,做大做強。圍繞“發掘工程、研究工程、傳承工程”組織精幹力量,加快制定方案,完成總體框架規劃。
政府傾力留住巴文化的根和魂
達州作為巴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和巴人活動的腹心地帶,理應把“巴文化”這面旗幟扛起來。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是這樣理解的,也是這樣努力的。市委、市政府積極採納市政協及委員建議,逐項研究,落地見效。
2016年,達州提出建設巴文化高地,2018年出臺“1+3”方案,從考古發掘、學術研究、成果展示等方面進行細化落實,提出力爭在2030年把達州建成名副其實的巴文化高地。目前,在宣漢縣投資1.8億元的羅家壩遺址博物館已先期啟動建設,預計2021年底建成;重慶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正在編制《羅家壩考古遺址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渠縣城壩遺址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正在編制,力爭在今年底獲得批復通過。
為將專項工作落到實處,達州市在機構改革中成立“達州市巴文化研究院”,並於2019年1月18日掛牌。利用四川巴文化研究會落戶達州的優勢,整合四川文理學院巴文化研究院資源,通過“千名碩博進達州”陸續引進優秀研究人才。4月4日,達州市巴文化研究院召開專題會,就“巴文化·達州標誌(圖案)”、“巴文化·達州故事”和“巴文化·達州十大歷史名人”三個徵集評選活動方案徵求意見。據悉,今年10月將在達州舉行“巴山論道·全國巴文化高地建設峰會”,並成屆次舉辦。(王夢 四川省達州市政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