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關切,共謀城市發展

發佈時間: 2019-01-18 20:57 | 來源: 南京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耿鑫

【關鍵詞】全域旅遊 

增強國際影響力,提升入境遊客服務品質 

圍繞“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提升南京旅遊首位度”主題,市政協委員們從進一步增強南京旅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從語言、導遊等方面完善對入境遊客服務,進一步提升旅遊購物、美食、娛樂的消費佔比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南京‘山水城林’等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也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在國內遊客的心目當中,知名度非常高。但‘金髮碧眼’的外國遊客比例還有待提升。”市政協委員盧卓明提出,南京的城市旅遊需要進一步加速推進國際化進程,在國際市場上打造“叫得響”的品牌。他還提出,目前來南京的遊客,旅遊消費多數在觀光旅遊産品上,旅遊購物、美食、娛樂上的支出比例不高,接下來應該補齊短板,對這些資源進行深度開發。

“想要把南京發展成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需要大量國內外的宣傳,以及國際化的服務水準,才能使海外遊客賓至如歸。目前在南京的旅遊景點,外語講解、導引指示設備是否足夠?南京的旅遊從業者是否能夠熟練掌握英語,或者其他常用外語,具有向海外遊客介紹推廣南京的專業知識和水準?”市政協委員王文潔現場提問。

對此,市旅遊委主任金衛東回應説,接下來,他們將加大力度建設在國際上有吸引力的旅遊景點和大項目,吸引更多外國遊客的目光。“我們有很多在建的大項目,包括華僑城、龍之谷等,接下來每年都要有一兩個標誌性的旅遊大項目‘全新亮相’。”他説,目前已在境外打造了五個南京旅遊的推廣中心,接下來還打算在更多國家和地區增設這樣的中心。為了方便外國遊客來寧旅遊,南京旅遊官方網站除了有中文、英文、日文版外,還在製作俄文版本。此外,還要打造有震撼力的夜間遊樂項目,豐富旅遊購物、美食等産品,讓更多國內外遊客在南京“慢下來、住下來”。

市外辦副主任夏炎則表示,目前在南京的常駐外籍人士約有兩萬人,包括留學生、企業人員、文教專家和相關家屬等。接下來,打算成立南京涉外服務協會,整合各方力量,加強聯繫交流,提升服務水準,從而增加城市“黏性”,有效聯繫和引導在寧外籍人士群體組織,集聚城市國際化的人脈資源,經常組織經貿、文化、旅遊、志願服務等方面的活動,以此來提升南京旅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做好對外國遊客的服務。

【關鍵詞】醫養結合 

創新模式,實現高水準老有所養 

南京現有60歲以上戶籍老人141.89萬人,佔總人口的20.85%,比全國提前10年進入人口老齡化。圍繞如何“創新醫養結合模式,提高老有所養品質”話題,委員們從醫養綜合體建設、養老護理院納入“醫聯體”、養老機構護理員隊伍建設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目前絕大多數養老機構養老不養護、醫療機構治病不養老,相互割裂現象頗為嚴重。”市政協委員陶毅建議,南京規劃建設醫養融合服務綜合體,將專業養老和專業醫療護理有機結合,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可靠舒適的晚年生活。可以先在南京城郊接合部,依託省、市三甲醫院的醫療資源,新建一批現代化、智慧化、規範化的醫養綜合體。同時,改擴建一批醫養綜合體,如鼓勵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主動延伸養老、康復、養生等服務;整合轉化一批醫養綜合體,合理轉化閒置醫療資源,轉變為老年護理院或養老機構;再鼓勵社會力量打造一批醫養綜合體。

市政協委員沈婷婷建議,推動養老護理院納入“醫聯體”。“護理院是醫療機構,但現在不能和醫院進行轉診。到大醫院看病,還需要先從一級醫院轉診的過程,這加重了老人的負擔。”她説,如果養老機構納入“醫聯體”,護理院老人發生院內不可處理的醫療問題,可以及時與醫院形成互動並轉診。建議“診、療、康、復”應關口前移、服務下沉,其中“康”和“復”環節完全下沉至護理院,同時醫院做好和養老護理院的對接,提高老人的康復效果。

養老機構的運轉,離不開一支專業化程度高、工作認真負責的養老護理員隊伍。市政協委員周存榮調研發現,截至2017年底,南京市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約有20萬人,而入住養老機構的不到1.4萬人,養老護理人員供不應求。養老護理人員年齡老化、學歷層次低、專業化程度低、職業認同感差,隊伍穩定性堪憂。“建議努力開展養老護理專業學科建設,鼓勵支援更多的職業院校開設養老護理相關專業。”周存榮説,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大培訓力度,提高養老護理從業者的素質,制定並落實各項福利政策,不斷提高養老護理人員的待遇,讓他們贏得社會尊重,有盼頭、有地位。

【關鍵詞】綠色發展 

南京已基本完成農業用地土壤調查 

去年南京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70.4%,pm2.5均值為43.5微克/立方米,好于全省平均水準,明顯優於周邊接壤城市。全市22個省考以上斷面全部達標,7個主要入江支流控制斷面中,5個實現年度消除劣V類,金川河寶塔橋和北十里長溝東支紅山橋兩個斷面水質同比大幅改善。

專題議政會上,來自不同界別的政協委員圍繞“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完善生態環境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話題,拋出生態環境相關問題和建議,環保、水務、城管等職能部門負責人現場給出回應。

市政協委員彭慶東建議,加大對我市土壤環境污染的調查統計與生態修復工作。市政協委員朱光遠説,南京地處丘陵山區,應該加強對丘陵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用於改善城市水環境。市政協委員肖暉認為,加快海綿城市建設應該規劃先行,加強部門聯動合作,創新融資模式,推動南京更多地塊建成海綿城市。市政協委員李越峰提出,老城更新改造工程中産生了大量建築垃圾,是不是可以進行資源回收再利用?

市環保局局長包洪新介紹,去年全市啟動了土壤污染情況調查,目前農業用地的調查基本完成,已進入後期數據分析階段。我市土壤修復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此前燕子磯小南化搬遷地塊土壤修復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南京將為工業搬遷用地建立“健康檔案”,存在污染就必須修復,未經修復達標的土地不得出讓。市水務局副局長葛玲説,為適應南京地形地貌,加強丘陵地區的蓄水、防洪能力,南京共建設了251座中小型水庫。近幾年先後編制了滁河、秦淮河、固城湖、石臼湖地區水利治理規劃。水務局還專門編制了《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水系治理規劃》,研究在區域上游擴建博愛湖、新建調蓄水面以收集紫金山雨水,合理使用水資源。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南京要求用地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築同步配建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新建、改建小區硬化地面可滲透率不低於40%。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也回應,全市已經開始試點建築垃圾回收利用,城管部門鼓勵政府工程率先採取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