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代表委員建言城市精細化管理

發佈時間: 2019-01-14 17:0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秦金月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中國網北京1月14日訊 (記者 秦金月)1月12日晚,北京兩會首場“履職新時代”集體採訪舉行。北京市人大代表段淑珍、秦紅嶺,北京市政協委員鄭實、董明慧為城市精細化治理建言資政。

北京市現有16個區、上百個鄉鎮和街道,這樣超大規模的城市在全世界都不多見。北京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特大型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探索和建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為其他城市提供範本。

1月12日晚,北京兩會首場“履職新時代”集體採訪舉行

關注點: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在集體採訪現場,四位代表委員一直被記者們追問的一個問題,就是“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段淑珍一直以來都很關注這項工程,會前她還進行了走訪。“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還要加大力度,加裝的資金依舊是難題,另外居民意見的協調也是一個難點。”

鄭實則提出,發揮政協委員的專業優勢,幫助老人跨越“最後半層樓”的障礙。“我注意到一個問題,一梯兩戶的住宅加裝電梯,都是加在兩層樓梯的半層處,老人只能上半層或下半層才能回家。對於一些老人來説,這‘最後半層樓’就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一旦全市都加裝完畢後,未來可能還會因為這個後遺症産生新問題,所以我建議平層入戶。”

那麼,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到底應該由誰來牽頭做?

段淑珍建議,可以先由政府補貼企業先出資,適度解決資金問題,也可以政府引導,街道辦事處牽頭,讓企業參與,引進社會資本,進行招投標。

關注點:文化遺産保護

2018年初,段淑珍曾領銜提交了一份《關於恢復歷史規制,保護世界文化遺産》的議案。其中提到,頤和園東宮門外,南北寬120米、東西長150米的外廣場區域多年來被用作公交場站、停車場。這些場站導致文物暴露在車流和人流中,東宮門外區域人車混行、人滿為患,更破壞了頤和園作為世界文化遺産的完整性。

同年7月,議案的辦理情況有了回應,北京市專項工作組成立,統籌考慮頤和園東宮門公交場站搬遷和公交車、私家車、人流量以及旅遊路線的合理安排,恢復頤和園歷史建築規制的完整性。9月,相關部門開始實施場站騰退及線路調整方案。頤和園東宮門場站駐車功能全部遷出,引入西苑樞紐站。段淑珍説,車場挪出,這只是第一步,後續工作還要跟上,她也將繼續給予關注。

無獨有偶,秦紅嶺圍繞落實總體規劃,老城建築遺産保護方面提出了許多建議。從2016年開始,秦紅嶺一直關注騾馬市大街51號林則徐故居的保護和利用的問題,直到前不久,從西城區傳來消息,林則徐故居今年將要完成修繕,並作為禁毒教育基地進行開放。她表示,自己今年將繼續聚焦北京城市治理城市規劃、文物活化利用等方面,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

關注點:街道治理

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在每一個街道、每一條道路。

去年,通州區新設潞源、通運兩個街道辦事處。作為通州區副區長,董明慧表示,今後通州區還會對現有街道辦事處進行切分。隨著城市往農村蔓延,會把更多鄉鎮地區劃轉為街道辦事處,實現對城市的精細化治理。

2018年年初,北京市推出了“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一號改革方案”,要求只要老百姓的需求形成“哨聲”,基層的職能部門就要應聲“報到”,真正做到民有所呼,官有所應。

董明慧透露,今後要把“吹哨報到”機制固定下來,更加完善,使得經驗長效化。

2017年,秦紅嶺提出關於街道交通環境設計的建議,並且參與編寫了《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環境設計建設指導性圖集》。此次,她也提出,街道治理需要規整整治,但也要有活力、有人性、有煙火氣。

她建議,相關部門應該系統梳理各類道路欄杆,客觀評價欄杆的必要性以及對景觀的影響。在隔離道路的時候可以選擇綠植、非連續的欄杆,而不是“一刀切”設置欄杆。

據悉,1月12日-19日,北京兩會期間,每晚都有一場“履職新時代”集體採訪,將分別就城市精細化治理、科技創新、生態保護和扶貧攻堅、文化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老城保護和中軸線申遺、民主法制建設、鄉村振興等話題,深入探討、互動交流。

相關閱讀:

北京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 吉林作報告

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委員報到 滿載提案心繫首都新發展

王報換:樹立“一線”思維 強化雙向發力 畫好中國同心圓

白景峰:建立北京冬奧會漢字書寫專家審查機制 規範漢字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