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榮:40年風雨征程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

發佈時間: 2018-12-20 15:21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盧佳靜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全國政協委員、華堅集團董事長張華榮(華堅集團供圖)

中國網北京12月20日訊(記者 盧佳靜) “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張華榮的心情隨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變得澎湃激昂。對於當過兵、做過木匠、幹過油漆工如今已華麗轉身民營企業家的張華榮來説,他深深地被打動了。

18日上午,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此時,江西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集中收聽收看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張華榮受邀列席。作為入選改革開放40週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之一的全國政協委員、華堅集團董事長張華榮在接受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APP平臺)記者採訪時説,這40年來的變革與自己的經歷交織在一起,對改革開放可謂是“情有獨鍾”。

40年,風雨征程,敢為人先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40年來,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試、勇敢地改,幹出了一片新天地。”張華榮覺得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切切實實地説到他心坎兒裏,他腳下的路就是這麼闖出來的。

“種田都不願意,懶得要死的人,還幹什麼工廠。”1984年,在江西南昌縣麻丘鄉厚溪村幹農活兒的張華榮初辦鞋廠之時,完全不被看好,但這並不足以阻擋他走上創業之路。“我從一個農民做到企業家,一路上就是不斷地在試,勇於嘗試,勇於創新”。就這樣,在80年代初的江西,張華榮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上世紀80年代還在盛行手工生産,張華榮湊了4000元買下3台縫紉機,請來8位工人,騰出自家的一間農舍做車間,辦起了“南昌縣麻丘厚溪青春鞋帽廠”,一天做10——20雙“北京布鞋”。當時的江西只有國營和集體鞋廠,張華榮的小工廠則成了江西第一個民營鞋廠。這個富有“青春”氣息的小鞋廠汲取時代精華,快速成長,成為江西第一批民營鞋廠中的領軍者。

“幹,是最終出結果的唯一標準”張華榮説。

40年,砥礪奮進,勇於開拓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點燃了張華榮南下創業的“火苗”。1996年,已初步完成資本積累的張華榮,帶領80名江西老鄉南下東莞二次創業。那時的東莞鞋業是台灣人和香港人的天下,他是第一批進入鞋業的內地商人。

40年來,改革之路行之不易;40年來,開放成就中國速度。

胸懷遠志,不畏近難。在經歷了困難、重生、崛起之後的華堅,將視角轉向國際,開始向海外拓展市場。“引進來與走出去不僅是中國需要的,也是世界需要的”,張華榮説,“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是參與者、創造者、共用者,是切切實實的受益者。”

40年,服務祖國,也服務於世界

2011年,張華榮再次“走出去”,來到衣索比亞進行考察投資。自成功簽約後,只用了3個多月就開始正式投産。“全球範圍內主要媒體報道了我們華堅,報道了中國企業大型製造業走入非洲,為非洲經濟發展、出口創匯、安置就業做了示範。”張華榮説,“大企業,不僅要服務於中國,還要服務於世界”。

在這砥礪奮進的五年,華堅也適時地抓握住了“一帶一路”契機。張華榮説,中國30多年“走出去”的經驗告訴我們,要讓代表中國水準的企業走進“一帶一路”國家,企業可以獲取更好的利益,也能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華堅之所以7年來在衣索比亞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受到當地政府和老百姓的歡迎,就是因為實實在在地推動了當地的就業,增加了外匯,提升了他們的工業水準。

“過去的40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受益的不僅僅是中國人,一方面是用規模巨大的市場為全球經濟注入了活力,貢獻全球經濟;另一方面,中國廉價的勞動力也為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貢獻了高額利潤。”張華榮説,未來,華堅集團將更加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尤其是要加大對非洲國家的投資,踐行中國企業使命,讓新時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更好地惠及祖國,也惠及非洲。(完)

華堅世界鞋業總部基地(東莞)(華堅集團供圖)

推薦閱讀:

2018年首都非公經濟金融服務推進會召開 9年來支援民企近千億

首屆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召開 學總書記講話堅定發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