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口述 ⑯】郭仁忠:我們想幹事 為自己也為這座城市

發佈時間: 2018-11-29 12:5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靜

編者按:郭仁忠是深圳首位在本土成長起來的中國工程院院士,1996年赴深,時年已40歲,“當時沒有非來深圳不可的理由。”郭仁忠坦言,很高興我到深圳這些年一直在參與、見證深圳的飛躍。本文分享郭仁忠口述文章《郭仁忠:我們想幹事 為自己也為這座城市》。

2015年10月9日,郭仁忠講述深圳國土資源資訊化歷程。

這裡是個戰場,能讓人通過努力實現夢想,獲得成功。但成功又是那麼的不容易,需要努力,需要戰鬥,也需要運氣。我有幸成為深圳首位在本土成長起來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算是通過努力幸運地圓了一個夢。

我正式調入深圳工作是1996年,那年40歲。在常人眼中,我當時沒有非來深圳不可的理由。

來深圳之前,我的事業已經緊緊和武漢結合。我1978年從江蘇考入原武漢測繪學院(後改名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現已併入武漢大學,下統一簡稱武測)地圖製圖係,後在那攻讀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89年從武漢出發去法國留學,並於1990獲Franche-Comte(弗郎什孔泰)大學地理學博士學位;1994年在武測完成測繪學博士後研究;1995年破格晉陞教授,同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1996年被評為湖北省中青年專家,同年入選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

當時在武漢的一切順風順水,以至於今天還有武漢的老同事開玩笑:如果我不來深圳,在武漢繼續做下去,可能會怎樣怎樣。但人生是沒有假設的,我選擇來深圳經過了充分的考慮。個人角度上,我在國外學的是地理資訊處理,從大的學科來看,它是跟測繪、地理學、電腦科學三個領域交叉,要想取得專業上的發展,關鍵是要在應用領域取得突破成功。然而,當時我回到國內學校主要是做學術研究,並且這是個全新的應用科學,國際上1967年才開始,國內應用領域尚無成功案例,所以我特別希望能從實際應用中取得突破。

上世紀90年代初的深圳國土部門也有同樣想法。我1993年第一次到深圳,便是由於這種機緣巧合。當時,地理資訊系統軟體正處於從小型電腦(Workstation)向微型電腦(Desktop)轉型的關鍵點上。與此同時,我國地理資訊系統技術開始從實驗室、從大學、從研究所走向應用領域。1993年,深圳市規劃國土資訊中心開始嘗試用電腦來管理國土資源,也就是將傳統的“測量”“地圖”與電腦結合,搞資訊化系統。

這個技術在那會兒屬於新技術,應用還不是很廣泛,也沒有特別成功的實踐範例,所以深圳市做了一個初步的規劃方案,邀請國內同領域做得較好的幾個單位支援合作,其中包括我當時工作的武測、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現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以及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等。

1993年那會兒,我在武測從事的就是這方面研究工作,這也是我之前法國讀博時所學的專業。所以,我作為受邀專家之一參加了這個項目的評審。項目啟動後,我又有幸作為武測的代表,與其他幾家單位一起參與系統建設,主要是參考國外的一些應用案例合做一套系統,1994年基本上完成就離開了。

1980年,郭仁忠在武漢測繪學院求學時與同學合影 。

嚴格意義上講,這次邊研究邊開發的探索不太成功。它對中國的土地管理、規劃管理的具體管理模式、管理方式不太適用,尤其對深圳這種史無前例超快開發建設的城市作用有限。據我所知,當時深圳一年可能有幾百宗土地交易,城市開發量是同期西方城市的數十甚至上百倍。

1987年,“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在深圳敲響,這是新中國首次以公開拍賣的方式有償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説,這一槌拉開了中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帷幕。1988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我國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深圳土地市場尤其蓬勃發展,此時傳統手工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高速城市化,城市空間管理必須要利用電腦進行管理上的創新。

傳統的土地管理方法是手工式的。比如要測量一塊土地,就在地圖上把這塊土地標出來,一張地圖一般來説只能容許一個人作業。但當時深圳一年可能出讓幾百塊土地,如果僅僅由一個人來負責這樣一個總圖的話,工作量和工作速度滿足不了需求;若是很多人同時在一張紙質地圖上作業,同時進行文件處理,也不太現實。

不僅國土部門,就整個城市日常社會行為秩序來看,對土地管理資訊化建設的需求都極其迫切。我舉幾個例子,比如,房地産市場出現一房多賣的現象,因為那時候房子是預售,人工管理房産資訊免不了滯後或者疏漏,開發商收了錢賣給甲之後又賣給乙,導致許多小業主交了錢拿不到房子;再比如土地價格問題,當時是人工計價,不同的人計算出的價格往往不一樣,這樣會導致市場交易爭議以及鑽營的問題;還比如説像深圳規劃國土局的工作效率,局裏一年處理的業務文件幾十萬份,沒有電腦資訊化系統,這幾十萬份文件就無法進行有效的檔案管理。這些問題關係到政府管理,更是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因此,各方需求都在拉動深圳進行規劃和土地管理資訊化。

1995年,曾以深圳市國土局副局長身份作為拍賣官、親歷“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的劉佳勝,在出任深圳市規劃國土局局長後,堅信必須實現國土資源管理資訊化,而要想成功,就必須有合適的帶頭人。據我所知,深圳方面在全國物色了多個人選,最後在1996年找到了我,並跟我所在的學校做了充分的溝通,我才得以在1996年6月正式調到深圳來。二十多年前,像我們從國外回來的博士,學校通常不捨得輕易放人,更何況我那時已經是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的博導。因此,我來深圳有些偶然,也有些必然。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