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段晨茜)1941年的一天,一個6歲的小女孩正坐在日本大阪的一家小店門前,津津有味地吃著日式小餅。母親急急走來,一把抱住她,奔向碼頭。年幼的她問媽媽要去哪兒,媽媽説:“回國。”她又問到:“什麼國?”
出生在日本的她還不懂中國是自己的祖國,也不明白身上流淌著真正的中國血脈意味著什麼,只是跟隨父母回到了他們稱為“家”的那個地方,一待就是70多年。
而今,這個小女孩已成為一名愛國作曲家,《綠葉對根的情意》、《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是中國人》……寄託著她對祖國的深深祝福與眷戀。
她就是著名女作曲家,歸僑傑出代表——谷建芬。
音樂之路:從大阪到大連
谷建芬的祖籍是山東威海市姜南莊,1935年出生於日本大阪一個華僑商人家庭,6歲隨父母回到遼寧大連。
在日本的6年時光是谷建芬的音樂啟蒙時期。“印象當中,日本對音樂,對孩子的教育甚至在母親懷孕的時候就開始了。我記得小時候躺在床上,旁邊有一個音響,不起床的時候是一定是要放音樂的,就在音樂的吵嚷聲中起來,所以我特別感謝音樂在成長過程中的陪伴。”8月28日,在“中國僑界傑出人物”記者會上,谷建芬告訴本網記者。她身著棕色襯衫,黑色褲子,精神矍鑠,眼神堅定而溫和。
谷建芬在兩三歲時一聽歌聲就會跟著哼唱,展露出不俗的音樂天賦。“日本比較注重音樂教育,兒童的玩具都會帶有音樂,有音樂的陪伴。”説著谷建芬就像個孩子般唱起童年常聽的日本歌謠。
剛懂事的時候,父親常帶她去看日本的歌伎表演。回到大連後,谷建芬逐漸對鋼琴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1945年,一些日商、日企業主隨著戰敗要撤回日本,很多人便將家裏的鋼琴搬到大街上低價出售。在谷建芬的“軟磨硬泡”下,父親用一頓菜錢換來了她夢寐以求的鋼琴。買回鋼琴後,谷建芬欣喜若狂,沒有人教,便自己摸索著學,每天放學,就與鋼琴為伴,那架鋼琴就這樣打通了谷建芬邁向音樂殿堂的夢想之路。
1950年,15歲的谷建芬考入旅大文工團擔任鋼琴伴奏,並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曲《白米飯》;1952年進入東北音樂專科學校(現瀋陽音樂學院)主修作曲,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1955年,谷建芬被分配到北京中央歌舞團,從此開啟了她的作曲生涯。
曾擔任東北音樂專科學校的校長、著名作曲家李劫夫先生曾對谷建芬説:“如果腦子裏沒有幾百首民歌墊底,是寫不好曲子的。”谷建芬將這句話銘記在心,她明白,唯有深入生活,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繫,才能寫出優秀的作品。
作為一名歸僑,谷建芬可以説是伴隨著祖國前進的腳步在音樂道路上不斷成長的。六十多年來,谷建芬創作作品近千首,這些歌曲內容風格不盡相同,但不變的是,牽係在其中對祖國和人民真摯的愛。
變賣家産培育音樂人才
“劉歡、那英、孫楠、毛阿敏、成方圓、解曉東……”這些名字幾乎代表了一個時期的華語流行樂壇,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他們均出自谷建芬門下。
1984年,49歲的谷建芬組建了中國最早的流行音樂培訓班——“谷建芬聲樂培訓中心”。她曾表示:“我要造就一個歌星的搖籃。所有的學生都經我精心選擇,不是‘唱歌讓我感動得渾身起雞皮疙瘩,讓我流淚’的我不要,品德不好的我不要。”
為籌辦培訓班,谷建芬變賣家産,四處籌錢。丈夫邢波舊日的學生湊來了5萬元贊助,購置了一台鋼琴、一部架子鼓、幾把吉他和隨身聽,“谷家班”就這樣開課了。
培訓班不收學費,每個月有45元的飯費補助。谷建芬為學員開設了8門課程,除了自己親自上陣,谷建芬還特意從中央音樂學院邀請了金鐵霖教授為學生授課。請金鐵霖一堂課15元錢,金鐵霖自己騎自行車來回,給予了極大的支援與幫助。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培訓,“谷家班”的學生們開始在流行樂壇嶄露頭角,在全國各類大賽上屢屢獲獎,有人將當時的“谷家班”稱為“比賽專業戶”。甚至有組織者主動到府詢問“谷家班”的學生參不參賽。
谷建芬創辦培訓班的初衷很簡單:用作品説話,出作品、出人才。
如今,這個願望顯然早已實現,劉歡、那英、孫楠至今仍活躍在流行樂壇一線。這得益於谷建芬獨到的眼光和對學生孜孜不倦地耐心指導。
那英在1988年的青年歌手大獎賽上獲得通俗唱法第3名,並被谷建芬選中。此後,開始正式追隨谷建芬學習。谷建芬常對那英説,你得先磨性子,只有性格沉澱下來,歌才能唱好。1997年,谷建芬為那英寫了一首《青青世界》,那英亦不負所望,一舉成名。
那英曾多次對媒體表示:“每個人的成長過程當中,如果有這麼一個恩師的話,這一輩子永遠永遠都要記在心裏。我希望能夠有很長一段時間,要是不忙的情況下,我一定去多陪谷老師,我就希望她能夠在每一天,都是健康開心地生活著。”
“流行歌曲,對不起!拜拜了!”
然而,培養了諸多著名歌星的谷建芬對當下流行音樂則持用異同看法。
“流行音樂我已經不想了。打開電視,問題挺多。現在音樂跟人的心靈不結合,而是結合到他的成名、成才。”在“中國僑界傑出人物”記者會上,當記者問到對新時期流行音樂的看法時,谷建芬頗顯無奈。
身為流行音樂泰斗,不再做流行音樂,她究竟在做什麼呢?
2004年秋,中央召開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會,時任國務委員吳儀見到谷建芬説:“現在的孩子們都沒有歌唱了,你去給孩子們寫歌吧”
一席話似乎説到了谷建芬的心坎上。谷説:“現在的孩子們想要天上的月亮,父母都會滿足他們,但是,孩子們想唱屬於自己的歌曲,卻少得可憐。”
當年,已經71歲的谷建芬決定專心為孩子們創作歌曲。她從唐詩宋詞中遴選出一批適合當代少兒演唱的作品,譜寫成曲調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又易學易唱的《新學堂歌》。
“我想做了這50首歌曲以後,流行歌曲對不起,拜拜了,不寫了。”谷建芬説。
時至2017年,谷建芬歷經13年,創作完成50首《新學堂歌》,平均每年創作約4首,每首用3個月的時間進行反覆打磨。在谷建芬看來,她最崇尚“無論遇到何種困難,努力將一件事做到極致”的匠人精神。
幫助傳統文化走出去
在新學堂歌創作到49首時,谷建芬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創——丈夫心臟病發在家中去世了,僅相隔8個月,女兒因腦溢血相繼離世。
“老伴兒和女兒走了以後我原來寫的不想寫,但是寫什麼我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谷建芬看了一句話“有種幸福叫放手,有種痛苦叫佔有”,讓她重新振作起來。
“我想為什麼不去幸福地放手呢?所以我這樣就把這個歌填了一些詞,到2017年我才把這個歌寫出來了,唱了,我的心才放下了,我想我還要努力寫下去,有音樂陪著我,我一生絕對會長久地走下去!”谷建芬堅定地説。
谷建芬表示:“我覺得這件事情(創作《新學堂歌》)非常重要,每次孩子錄音,我的眼淚都止不住。”
目前,《新學堂歌》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廈門等地進行推廣。谷建芬還計劃通過海外關係宣傳新學堂歌,以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此外,谷建芬還另外創作了50首少兒歌曲,上海音樂出版社正在準備出版。“我想,我把應該做的事情,把能想到、能做到的事情都做了,別人來找我,其他什麼事兒我也不接,就專心做這個事情。”
“現在的90後00後現在電視上寫的東西,我看的時候是(怨)恨的,但是也不知該怎麼辦。現在更重要的是這個問題,如何幫助傳統文化走出去”她向本網記者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