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報告中所提的“工匠精神”,在筆者看來,是具有新時代內涵的。
新時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主要包括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是核心,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是要義,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是靈魂。
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愛崗敬業,是愛崗和敬業的合稱,二者互為表裏,相輔相成。愛崗是敬業的基礎,而敬業是愛崗的昇華。具體來説,所謂“愛崗”,就是要幹一行,愛一行,熱愛本職工作,不能見異思遷,站在這山望那山高。所謂“敬業”,就是要鑽一行,精一行,對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筆者調研中發現,凡是獲得“工匠”和“勞模”榮譽稱號的工人,都是愛崗敬業的典範,很多人都在本職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幹出了一番事業。所以,“工匠精神”最根本的內涵,就是“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
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顧名思義,精益求精,是指一件産品或一種工作,本來做得很好了,很不錯了,但還不滿足,還要做得更好,達到極致。“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工匠”,就在於他對自己産品品質的追求,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永遠在路上;他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反覆改進産品,努力把産品的品質從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對於“工匠”來説,産品的品質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筆者在調研中,最深感受之一就是,追求極致、精益求精,是獲得各類“工匠”榮譽稱號的工人的共同特點,這也是他們能身懷絕技、在國際、全國或省的各種技能大賽中奪金戴銀的重要原因。
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如果説“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是傳統的“工匠精神”中具有的內涵,那麼,“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則主要體現于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之中。因為和傳統工匠不同,新時代工匠尤其是産業工人的生産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機器生産,他所承擔的工作,只是眾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復興號”列車,一列車廂就有三萬七千多道工序,這三萬七千多道工序,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須由車間或班組亦即團隊協作來完成。團隊需要的是“協作共進”,而不是各自為戰。因此,“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是現代“工匠精神”的要義。所謂“協作”,就是團隊成員的分工合作;所謂“共進”,就是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和“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一樣,“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也是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之一,甚至是新時代“工匠精神”的靈魂。傳統的“工匠精神”強調的是繼承,祖傳父、父傳子、子傳孫,是傳統工匠傳承的一種主要方式,而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強調的則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因為只有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推動産品的升級換代,以滿足社會發展和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有無“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是判斷一個工人能否稱之為新時代“工匠”的一個重要標準。
當前,我國正處在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培育和弘揚嚴謹認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對於建設製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而只有對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形成共識,才能樹匠心、育匠人,為推進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