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協調研洞庭湖生態 300多委員史上首次踏查一線

發佈時間: 2018-08-17 11:39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杜若原 | 責任編輯: 胡俊

本文原標題:【央媒看湖南】一湖清水萬眾護——湖南省政協推進洞庭湖生態環境治理大調研紀實

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這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基本遵循。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協圍繞地方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政治優勢、智力優勢和渠道暢通優勢,積極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責,努力為改革發展出實招、謀良策,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從本期週刊開始,“議政建言”將推出“建言資政新作為”系列報道,聚焦地方政協圍繞地方黨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生動實踐,加強協商民主建設,更好發揮參政議政作用,積極履行民主監督職能,展現地方政協的政治責任和履職風采。

——編者

洞庭天下水。

洞庭湖生態地位重要,一直為多方關注。“吸回日月過千頃,鋪盡星河剩一重。”唐代詩人曹松筆下的洞庭勝景,成為今天三湘兒女的生態之夢。

在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新發展理念引導下,湖南正在全力以赴打一場洞庭湖生態環境治理的保衛戰。

守護一湖清水,湖南省政協沒有缺席。2018年,湖南省政協將“洞庭湖生態環境治理推進落實情況”作為重點專題協商與民主監督課題,政協委員們風塵僕僕,盡職盡責,匯聚起呵護母親湖的磅薄力量。

三級聯動:委員踏察在一線

3月的洞庭湖區,草青水美,春意盎然。泥土散發芳香,湖面魚躍鳥舞,湖南300多位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組成5個專項調研組和幾十個踏察小組,深入環洞庭湖湖南境內的4市、18個縣市區的若干村鎮實地踏察。這也是湖南省政協史上首次“踏察”。

湖南 省政協明確要求,每個踏察小組分別安排到不同的段和點開展踏察;從起點到終點,各級政協委員必須全程徒步完成踏察。據了解,委員單次徒步里程最多的超過10公里。同時,踏察行動的一個創新在於省市縣(區)三級政協委員聯合踏察,統一行動,主題明確,這既減輕了基層負擔,又提高了政協的工作效率。

一線踏察,從領導做起。今年4月,湖南省政協主席李微微與部分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一起,2天驅車1000多公里,在岳陽、益陽、常德三市的多個縣區展開踏察,湖區水質、水系整治、養殖污染整治、歐美黑楊清理等,都是踏察小組關注的重點。省政協主席會議成員也紛紛帶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帶隊深入洞庭湖區實地踏察。

根據安排,湖南省政協人資環委分15組前往岳陽,社法委分3組趕赴常德,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分3組在長沙,民盟省委的5大組7小組在益陽,分頭開展行動,踏察行動覆蓋了洞庭湖區。4月2日,省政協人資環委踏察組來到岳陽縣東洞庭大小西湖核心保護區。到達湖區時已是上午11點半。吃完中飯,委員們不打招呼,直奔湖堤附近的村莊了解情況。

每到一處,委員們逢人就仔細詢問,“這裡還有沒有人捕撈?”“畜禽養殖業退出沒有?”……君山區的採桑湖是其中的一個點。這裡曾碧波萬頃,是洞庭湖區灰鶴、豆雁等候鳥主要的繁殖、棲息、食源補給地,曾被稱為“百鳥樂園”。2014年,一位私營業主獲得採桑湖約1萬畝的經營權,用來種湖藕養螃蟹,致使濕地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選擇這個點,是要看相關生態環境治理政策是否得到落實。”委員們説,踏察不是隨便走走看看。在現場,看到湖藕暫時沒有採挖,濕地現狀得到保護,林業部門對現場的管控有效,委員們才放了心。

用雙腳代替車輪,用雙眼發現問題。在華容縣雲光養殖場,負責人面對省政協踏察小組説了大話:“已經達到零排放了,沒有問題!”宋娟娟、紀雄輝等委員不為業主的信誓旦旦所迷惑,他們不動聲色,撥開茅草進入一條小路,發現養殖場還藏著一處未處理的黑臭水體,委員們迅即對接岳陽市政府,政府表態要儘快整治。

“不同的踏察點,可以看到不同的問題,找到不同的借鑒經驗。綜合起來,這樣就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情況。”湖南省政協人資環委主任張智軍介紹,徒步踏察是為了讓整個調研做得更深更實,不搞走馬觀花式的調研,通過深入基層一線發現問題,才能夠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三級聯動,把省級層面的專家資源等智力優勢與基層的實際情況實現了貫通,讓基層政協委員能夠參與到宏觀性的調研課題,同時讓省政協的重大課題更接地氣,取得的成果更具有實際意義和可操作性。這種履職模式的變化,使得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有機會在共同履職中一起交流、相互學習。省政協委員覺得深入實際,收穫很多;基層政協委員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維。

三位一體:“微建議”帶來大變化

“之所以稱為大調研,不是追求調研活動的外在形式,而是要通過廣泛、深入的調研,解決實際問題,取得一批讓群眾和社會看得見的成果。”李微微説,“洞庭湖生態環保治理”大調研,引入“問題導向”,融調研、協商、監督于一體,使得這次“三位一體”的調研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推動洞庭湖生態治理與保護上了新臺階。

政協以往的調研,一般時間跨度長,往往要到調研報告形成後,或是召開了協商會,才將報告報送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問題和意見建議。這次調研改變了過去的做法,邊調研邊協商,邊推動問題的解決。把重點放在發現問題上,政協委員的調研作風因此有了大改變。自3月29日開始,政協委員環洞庭湖踏察所到之處,既有洞庭湖核心保護區,也有緩衝區、實驗區,並兼顧湖上、岸邊以及退耕還濕項目和垃圾分類減量示範點等等。點多面廣,委員帶著問題一路走一路問。看得真切,問得深入,為的是找出問題,提出建議。

民主監督需要苦練內功,不打無準備之仗。踏察之前,省政協調研組多次召開討論會,並給每位委員發了一個資料袋,袋裏裝著省政府印發的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等多份背景材料,上面詳細記錄著問題類型、問題內容、治理措施以及主體責任單位等。

洞庭湖水質是委員們關注的焦點。為了得到準確的水質結果,有的踏察小組邀請了洞庭湖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專家隨行檢測。為了取樣更科學,每到一個點,工作人員要麼划船到離岸較遠處的湖中取樣,要麼走一段距離再取樣。

調研越深入,發現問題就越具體。針對具體的問題,政協委員想到的就是如何解決具體的問題。一個個直面問題的“微建議”,相繼呈送地方黨委政府;在協商中,政協委員的觀點與建議不斷得到採納,政協委員並不滿足於此,他們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勁頭,對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效果進行跟蹤監督。

調研充實,協商具體,監督到位。調研形式與內容的變化,為政協履職拓展了新局面。通過協商與監督,直接推動了沅江南灣湖農場污染排放、南縣東洞庭湖外舵桿洲退出網箱養魚、華容縣雲光養殖場偷排養殖污水等一些問題的解決。“省政協組織開展的這次調研站位高、行動快、作風實,提出的問題準、對策明、建議實,省政府將認真研究吸納。”湖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陳向群參加了省政協的洞庭湖生態治理專項協商大會後,對省政協的工作高度認同,他説省政府要加強調查研究,抓好協商成果運用,支援政協監督履職,凝心聚力推進洞庭湖生態環境治理。

三維對話:遠端協商匯聚共識與力量

委員去現場踏察,顯然是奔著問題去。但問題在哪?怎樣才能精準發現問題?湖南省政協用上了現代資訊手段。

“政協雲”是湖南省政協運用網際網路履職的新手段,上線不過一年多時間,已成為省政協的履職“品牌”。這次“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專題調研,“政協雲”發揮了特別的作用。在調研之前,省政協利用政協雲發佈熱點話題徵集問題線索;在調研踏察過程中,政協雲及時上傳調研踏察動態、微報告和視頻圖片資料,讓各級政協委員和廣大民眾了解調研踏察情況和提出的意見建議。

今年1月30日,湖南省政協人資環委通過政協雲“熱點關注”板塊發佈了今年第一個話題:“洞庭湖生態環境治理,您的參與很重要!”社會各界反響熱烈。經紅網論壇、時刻新聞等微信公眾號媒體助力推廣後,2個月瀏覽關注突破26萬人次,收到意見建議300多條。

從3月開啟踏察行動,到形成踏察“微報告”“微建議”……踏察小組成員的身影不停地在政協雲閃現。那段時間以來,省政協人資環委辦公室燈火通明。工作人員夜以繼日蒐集整理從洞庭湖區各個地方傳來的“微報告”和踏察活動資料,之後再一一上傳到政協雲平臺。

持續一個多月,委員們將自己的踏察經歷以及所思所想,通過政協雲得以放大,讓社會各界對踏察行動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借助政協雲平臺,如果説政協委員的踏察動態走入雲端只是一個序曲,那之後的專題協商會則開啟了湖南省政協一個全新的探索。

5月24日,湖南省政協召開“洞庭湖生態環境治理推進落實情況”專題協商會。這是一個敞開大門的協商會,首次推出的“三維對話”場景,給每個人留下深刻印象:省政協機關設主會場,在岳陽、常德、益陽三市政協機關設分會場,在東、西、南洞庭湖開設了視頻連線。除了主會場發言外,通過分會場和外場視頻連線,嘗試進行了遠端協商發言。

洞庭湖是湖南的,也是中國的。洞庭湖生態保護,是牽動無數人關注的話題。網路直播加遠端協商,極大地拓展了政協的履職空間,提升了履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