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出門旅行已經成為國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暢遊祖國大好壯河山、飽覽各地風土人情,都不再是一種奢侈。然而,就在我們身邊,還有大量的特殊人群因為肢體殘疾等原因,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去實現他們“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美好願望。
在四川,有一位年輕的致公黨員帶領著她的團隊從幫助殘障人士出行、推動“無障礙”設施發展開始,不斷拓展助殘公益服務平臺,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殘疾人朋友們“圓夢”。她就是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理事、“圓夢之旅”無障礙愛心聯盟和中國殘疾人旅遊同業聯盟發起人、四川圓夢助殘公益服務中心理事長、致公黨中央社會服務委員會委員熊紅霞。
有愛無“礙” 開啟圓夢之旅
清晨的成都,經歷著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的交通早高峰時段。此時,一輛向著城南方向行駛的大巴車上,熊紅霞正站在車內過道上,一字一句地帶領車裏的殘疾人朋友們學習手語歌《隱形的翅膀》,悠揚的歌聲夾雜著歡聲笑語傳出車窗。美麗的巴山蜀水名滿天下,在成都,每天都有無數滿載遊客的旅遊巴士穿梭往來。然而這輛大巴車在全城卻是絕無僅有的——這是四川省第一輛特製的無障礙大巴。
出行前,一台升降機從無障礙大巴下部緩緩伸出,部分殘友搖動輪椅登上去,升降臺便平穩升起,當上升到與車廂內部地面平齊時,殘友們就可以自行進入車內。“兩年前,我們由成都市慈善總會提供全程免費公募資質,通過網路平臺發起眾籌,在527名網友及愛心企業的募捐支援下,為這臺大巴完成了50萬元的善款眾籌。” 熊紅霞介紹説,為了保障肢殘人士的出行便利和安全,她多次赴全國其他城市對無障礙出行工具進行考察,這輛無障礙大巴車內的無障礙設計等工作都經過了反覆論證,“沒有這臺車時,帶殘友們出門,上下車我需要去背、去抬他們,相當吃力還不安全。”如今,殘友們想去哪“説走就走”,這臺印有公益服務中心logo的大巴車成了名副其實的 “圓夢”載體。
圓夢公益中心組織的“無障礙”出行活動。
這天,大巴之旅的目的地是距離成都市區50公里的黃龍溪古鎮。下車後,眼前潺潺流水上一座古樸美麗的廊橋吸引著來往遊人。殘友們精神抖擻,競相搖動輪椅爬上過橋的坡道,熊紅霞和志願者們則在後面幫忙推車。儘管沒有一個臺階,但輪椅上坡仍舊相當吃力,熊紅霞説:“普通人沒有使用過輪椅,很難體會殘疾人的感受,建設一個坡道對殘友出行就是莫大的支援,但很多旅遊景點往往都疏忽了這方面的設計。”
通過廊橋後,殘友們在河岸邊練習起康復瑜伽,吸引了不少人圍觀。“你好,我是從甘肅那邊過來旅遊的。今天,我能不能也作為臨時志願者,加入你們呢?”一位女遊客悄悄拉著工作人員“毛遂自薦”。得到許可後,這位阿姨馬上開始幫助殘友們拿器械、推輪椅,她表示,幫助殘障人士很有意義,自己很高興能有機會參與其中。
圓夢公益中心瑜伽班的殘友們進行康復訓練。
在黃龍溪的出行過程中,大部分道路在臺階邊加修了坡道,但仍有一些地方輪椅無法通行,殘友們需要由志願者攙扶協助。但大家始終都興致勃勃,攝影社的殘友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不斷按動快門,記錄下一路的美麗風景和愉快回憶。“我們平時帶殘友出門常常會引起路人的圍觀,一開始面對這些陌生的目光,殘友們可能不適應。但長遠來看,這不僅能推動他們融入社會、增添自信,同時也能向健全人宣傳無障礙出行的概念,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意識。”熊紅霞感慨地説,“雖然殘友們的肢體不如正常人健全,但通過接觸我們發現,他們內心是善良質樸的,任何友善的幫助或支援都會令他們深受感動和鼓舞。他們比我們更懂得珍惜,更渴望來自他人的理解和關心。”
熊紅霞上大學時讀的是旅遊專業,畢業後一直經營著自己的旅行社,事業順利發展、家庭和美幸福的她這樣形容曾經的生活:“以前,我每天處理完公司的事情後,除了照顧家庭和孩子,就是打打麻將或約朋友們玩兒。生活在有‘天府之國’美名的四川,那時的自己滿腦子都是吃喝玩樂、享受生活,雖然也會自己出錢做一些小公益,但從沒想過會這麼深入地參與到殘疾人事業發展中。” 2014年的一天,一位肢殘朋友的代表劉宇康找到熊紅霞,説他們想去九寨溝旅遊,但是跑遍整個成都沒有一家旅行社願意接待,他懇求熊紅霞為他們圓一次走出家門的夢想。熊紅霞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劉宇康等殘友的請求,並決定組織一次“三百殘疾人圓夢九寨”的活動。聞訊趕來報名的殘友人數之多遠超熊紅霞的預想,名額很快報滿。這時,一個叫周明芬的殘疾朋友從洪雅東嶽村打來電話,苦苦請求給她一次走出家門的機會。熊紅霞和同事們為此驅車來到東嶽村,了解到周明芬20歲時不小心從樹上摔下來,癱瘓後整整在床上躺了15年。前幾年才有了一台輪椅,但在完全沒有無障礙設施的農村輪椅根本排不上用場。推己及人,熊紅霞更加堅定了要帶著殘友們出去旅行的信念:“像我這麼喜歡旅遊的人如果一個月不出家門都會覺得煩躁,真的無法想像一個人20年都沒走出過家門是什麼樣的感覺?”
為了前往九寨溝,殘友們不僅要做好受人歧視的心理準備,還因為身體原因需要準備很多物品,如成人紙尿褲、導尿管、輪椅、打氣筒、便盆等等。有些殘疾朋友為了不給志願者們添麻煩,連水都不敢多喝,中途吃飯的時候連車也不下,對健全人來説順理成章的事在殘疾朋友身上卻是舉步維艱、障礙重重,一個小小的臺階在沒有人的幫助下對他們來説都是珠穆朗瑪峰。“活動當天,現場很多人都感動得哭了,活動結束後我還陸陸續續收到的上百條殘疾朋友發來的感謝短信以及祝福短信,這些對我來説異常珍貴。那時候我才知道全國居然有8000多萬殘疾人,很多重度殘疾朋友每天的生活幾乎就是面對著一扇窗,甚至想走出去呼吸下窗外的新鮮空氣都是件奢侈的事兒,更不用説旅遊了。”
2014至2015年間,熊紅霞帶領著四川師範大學校研會的同學和她公益組織的團隊,先後組織了 “百名盲人看草原”“無障礙體驗活動”“殘健同行,愛心壹加壹”“殘疾朋友大型相親活動”“首屆全國無障礙旅遊發展論壇”“幫扶殘疾人就業和創業”“首屆全國殘障人士專列無障礙調研”等多次大型公益活動,幫助了幾千名殘疾朋友走出家門。這些活動陸續被新華社、中新網、央廣網、中國殘疾人雜誌、中國慈善公益報、中國旅遊報、四川電視臺等幾十家媒體報道並轉載。“我們曾經組織盲人殘友去‘看海’,當我看到一位雙目失明多年的殘友在愛人的扶持下,傾聽著海浪聲、含淚露出笑容時,我不僅深深地為他開心,也對自己所擁有的幸福充滿了感恩。”熊紅霞認為,參與助殘活動並不是一種單方面的付出,在走近殘疾人生活、關注他們所思所想的同時,自己的內心也不斷得到回饋,積蓄著對生命的熱愛與感動。而親眼目睹殘疾朋友們出門的種種艱辛,更堅定了熊紅霞為幫助這一特殊人群去做更多有意義的實事。
理性+專業 做可持續的助殘公益
“一件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專業。”熊紅霞既有説幹就幹的膽識與魄力,更不缺乏把事業做大做好的智慧,她為自己和團隊制定了八個字的做事原則:理性、專業、可持續性。2015年4月,以“幫助殘疾朋友走出家門融入社會,推動無障礙的發展”為宗旨的四川圓夢助殘公益服務中心正式註冊成立,熊紅霞開始在一個嶄新平臺上構建助殘公益事業的藍圖。
“一開始,我對無障礙出行也缺乏了解和認識,但要真正把助殘公益當作一項事業來做,我就必須扎紮實實地掌握相關專業知識。”為了深入學習殘障人士無障礙出行方面的先進理念和實踐經驗,熊紅霞跑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還走出國門到歐美國家“取經”。通過調研,熊紅霞發現,目前我國普遍缺乏針對殘疾人士出行設計的無障礙設施,而事實上很多商家、企業、酒店、餐廳、景區等是願意為他們提供無障礙環境的,只是大家普遍不知道殘疾朋友有這個需求,也不知道該怎麼去進行無障礙改造。加上殘障人士行動不便、資訊閉塞,沒辦法為自己的需求發聲,就造成了“不是不人道,只是不知道”的現象。
為了呼籲更多的人來關注和研究無障礙出行,2015年11月,熊紅霞在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國內第一本有關無障礙旅遊的學術專著《殘障人士的入華史及其發展》,這本書在對殘障人士實際需求分析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對殘障人士無障礙旅遊的動機及發展模式進行了研究,反映了我國當下殘障人士無障礙旅遊存在的問題、影響因素及發展模式,並提出了具有一定參考應用價值的觀點與主張。2016年12月,第三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暨志願服務交流會在寧波舉行,由熊紅霞帶領的四川圓夢助殘公益服務中心憑藉《成都無障礙手冊》項目,在大會上脫穎而出,獲得陽光助殘類金獎。《成都無障礙手冊》是熊紅霞和她的團隊發動包括殘疾朋友、在校大學生、高校老師在內的160名志願者採集相關資訊,歷時一年製作的。該項目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完成成都市及周邊地區集圖書、地圖、手機APP于一體的無障礙出行的指引,方便殘疾朋友無障礙出行,同時為相關部門完善無障礙設施提供參考。
2016年12月,熊紅霞當選成都市成華區第七屆政協常務會委員,並提交有關推動無障礙環境改造提案。
為了推動成都市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熊紅霞和她的團隊帶領著志願者們一次又一次地走進商場、街道和景區,與各家單位反覆溝通,並協助他們完成無障礙設施的設計建造。“對一座不具備無障礙設施的建築物中進行改造、增設設施,比新建一座配備無障礙設施的建築成本多得多。但是社會上很多單位還是很積極地響應我們的倡議,願意為殘友們出行提供便利。”作為中國肢殘人協會無障礙委員會督導員,熊紅霞與很多原本不相識的人一起溝通、合作,推動了無障礙改造項目在成都伊藤華堂商場等多家單位“落地開花”。當被問到有哪些成功經驗時,熊紅霞爽朗地笑了:“哪有什麼竅門,我和同事們不過是堅持發揚‘臉皮厚’的精神,一家一家去找去談,努力配合他們提供好相應支援,力爭在細節上做到專業。”
為了把圓夢公益打造成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助殘團隊,熊紅霞竭盡所能去整合能夠連結、運用的各類資源,還把自己以前工作中認識的不少朋友、同事也帶到了這項事業中。熊紅霞説:“在剛起步時,‘圓夢’也遭遇了很多困難和挫折,我曾經形容創業初期的最艱難歲月是‘黑暗到連自己的影子都離我們而去’。”但是這個堅強獨立的川妹子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倔強勁兒,咬牙撐了過來。“團隊很多成員之前在旅遊行業已經是年收入好幾十萬,他們放棄了高薪來和我一起創業,所以我不能表現出半點頹喪、退縮,只有直面挑戰,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問題。”
如今,在熊紅霞的努力下,圓夢助殘公益服務中心的運營已經初見成效。在成都武侯區漿洗街街道,殘疾人雙創中心“落地開花”。走進雙創中心,首先撲面而來的是陣陣香濃的咖啡甜點味兒,在這裡,專為殘疾朋友量身定制的咖啡烘焙班、掐絲唐卡班等課程廣受歡迎,一間間佈局合理、設備齊全的培訓教室成為殘疾人掌握技能、實現就業創業的“圓夢”基地。“助殘公益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自身具備造血功能,政府不可能一直兜底。我們必須把情懷和愛心轉化為理性思考與行動,在扶貧助殘中探索引入商業模式,實現産業扶貧。”對此,熊紅霞一直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為了更好契合市場需求,熊紅霞還邀請業界專家針對“圓夢”開設的殘疾人就業項目,在産品設計環節提供技術支援和幫助,確保産品出爐後能夠真正在市場上打開銷路。
服務社會 致公平臺上要有新作為
“我一直覺得公益慈善事業和企業一樣,不能僅憑愛心和熱情更需要專業理性,個人的力量轉化為組織和系統的力量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從事助殘公益事業的四年間,熊紅霞一直致力於“連結資源、打造平臺”,她想用“1+n”的模式將更多愛心人士和社會資源融入到殘疾人發展的事業當中。
設立在殘疾人雙創中心的“致公圓夢大講堂”。
2016年,熊紅霞加入了中國致公黨。從此,武侯區的殘疾人雙創中心裏,又多了一片新天地——“致公˙圓夢大講堂”公益講座。在致公黨四川省委會的大力支援下,公益講座自開設以來已經吸引了上千名殘疾朋友積極參與,收到了社會各界一致好評。來自不同行業領域的幾十名致公黨員作為講師或志願者,在公益講座中不僅充分展示了各自所長,還身體力行地實踐著致公黨“致力為公”宗旨,為廣大殘疾朋友提升藝術修養、促進機能康復、加強社會交往等提供了支援和幫助。而熊紅霞也積極行動,推進四川省各級致公黨組織與相關單位合作,舉辦了 “有愛無礙,推動無障礙”大型助殘公益活動,她還邀請致公黨黨內愛心企業家和志願者參加了2016年“雙創助殘·共創未來”四川省殘疾人專場招聘會等一系列活動,帶領自己的團隊主動承辦致公黨四川省委會舉辦的致瀘合作“十百千”工程技能培訓班。
2017年10月,熊紅霞作為致公黨四川省委會選送的宣講員參加了致公黨中央主辦的“僑海情,中國夢”宣講活動。在黨派搭建的講臺上,熊紅霞將自己如何結緣助殘公益、牽手致公黨內外愛心力量推動社會服務工作開展的故事娓娓道來,而圓夢公益組織的輪椅舞蹈團也在這個特殊的舞臺上為觀眾奉上了精彩的演出。熊紅霞的宣講聲情並茂,在場的很多聽眾都被她和殘友的故事深深打動。“助殘圓夢的路上離不開致公‘家人們’的關心和幫助。在黨派的平臺上,我結識了更多社會服務領域的行家裏手,還獲得了更多不同渠道的資訊與資源支援。”今年4月,她前往北京參加致公黨中央第十五屆專門委員會成立大會,當聽説自己是致公黨中央社會服務委員會最年輕的委員時,熊紅霞笑著説:“已經好久沒有被稱為‘最年輕’了,頓時感覺全身幹勁十足!”
熊紅霞等在IBM專家團隊指導下進行學習培訓。
在致公黨組織的大力支援和黨員朋友的牽線搭橋下,越來越多的力量匯聚起來共同推進助殘公益,熊紅霞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這項事業所帶來的激情與活力。5月,在致公黨同仁的協助下,圓夢公益得到了IBM“企業全球志願服務隊”(Corporate Service Corps,簡稱“CSC”)的支援。這支由9個不同國家的IBM專家組成的專業團隊,從青年創客培養、社區發展治理以及助殘事業創新三個方面著手,利用專業技能,助力圓夢公益團隊的成長和發展。短短四週時間裏,熊紅霞和她的“圓夢”小夥伴們每天都跟著IBM專家團隊熱火朝天地學習,常常晚上十點多還在興致勃勃地鑽研討論,連她正在上中學的兒子也“友情客串”,為大家當起了志願翻譯。“IBM專家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開闢更多未嘗試過的領域,從中也碰撞出許多靈感。”通過學習來開拓思路和視野,熊紅霞和團隊成員們都興奮不已,他們深知,“圓夢”的發展就如同一棵正處於快速成長期的新苗,只有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才能根深樹大。
最近,熊紅霞又在朋友圈裏宣佈了一則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圓夢&中智千企萬人計劃”即將啟動!在她的帶領下,圓夢公益與國內規模最大的人力資源公司中智聯手,經過歷時半年的反覆調研、探討和策劃,將聯合上千家企業為殘疾人士提供就業崗位及人力資源培訓等,幫助更多殘友解決就業創業問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主動找到府來,想要與我們合作推動助殘事業。形成合力、打造品牌,其實也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熊紅霞充滿信心地表示,“我們的下一步計劃是,在成都打造一座現代化的無障礙産業園區,讓更多殘疾朋友能同健全人一樣正常地工作生活,享受更高品質的人生。”
做公益之前,熊紅霞每天都是10點之後才起床,出差最怕趕早班機。現在為了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她經常搭乘早出晚回的航班,還樂呵呵地以此為案例鼓勵兒子:“人只有享不完的福,沒有受不了的苦。”為了促進自身及團隊素質的提升,熊紅霞不僅自己奮戰“考證”,還帶動圓夢其他成員一起加強學習研究;她給自己定下了每天早起學習一小時英語的任務,還設定了考取博士研究生的目標。
致公黨中央社會服務委員會委員熊紅霞近照。
不論工作再忙再累,熊紅霞總能保持活力滿滿、能量充沛的模樣,就像她自己所説的:“每天最好的狀態就是,眼裏寫滿故事,臉上卻不見風霜。做自己喜歡的事,悄悄地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本文係致公黨中央祁亮采寫、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