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張政文:求真學問,練真本領

發佈時間: 2018-07-12 09:00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張政文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在日前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針對我國本科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強調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即“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和“回歸夢想”,把人才培養的品質和效果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這一席講話切中制約我國本科教育品質提升的短板,發人深省。

自本世紀初進入大眾化階段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豐碩成果,然而,本科生學業輕鬆、培養品質堪憂等問題不容忽視。據筆者觀察,當前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失落、政治意識淡漠,學習態度不端,耽于遊樂、缺乏鬥志、思想消極、鍾情“佛係”。課堂之上,對待專業課程上網抄襲、東拼西湊、糊弄了事,對待社會實踐拈輕怕重、作秀應付,“睡覺族”“低頭族”“要分黨”比比皆是;校園之外,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嚴重,沉迷遊戲、熱衷購物、追求網紅、愛慕虛榮者不乏其人。以至於被戲稱為“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凡此種種怪象背離了大學精神和學生天職,更嚴重影響了造就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宏偉目標實現。因此,在陳寶生部長此次講話中,提及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筆者認為,本科教育應緊密圍繞學生刻苦讀書來辦,引導學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從思想政治、專業教育和社會實踐三方面對大學生合理“增負”,真正把內涵建設和品質提升體現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上。

“高教大計、本科為本”。本科教育是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須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強化本科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將其納入本科教育體系內並居於最重要位置,構建思政理論課程、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教育引導大學生增強“四個意識”,樹立“四個自信”,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大格局,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化於心、外化于行。具體表現在推動思想政治理論學習進教材、進課堂、進網路、進寢室、進師生頭腦,對學生最關心、最現實的和最困惑的問題進行及時釋疑解惑、以正視聽,真正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增強理論的解釋力和説服力,不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親和力和針對性。還要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引導學生,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不斷提高本科生的思想水準、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

回歸學習是學生天職的常識。學生的第一任務就是讀書學習,特別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的情況下,更要教育大學生清醒認識有真學問、練真本領才是成才成功之道。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學時光,激發其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的內生動力,增強學生的學習緊迫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主動“加負”,自覺加大學習的投入度。要合理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通過鼓勵學生選學輔修專業、參加行業考試等,讓學生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讀書上,實現更加有效的學習。更要激勵和約束並重,嚴格學業考核特別是過程監控,嚴把出口關,改變輕輕鬆鬆就能畢業的情況。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青年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未來希望,只有將自己鍛造成為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優秀人才,才能在火熱的青春中放飛人生夢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業華章。學校應推動以專業教育為中心的培養模式向以學生學習成長為中心的培養模式轉變,通過扶貧攻堅、志願服務、社會公益、暑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對國情民情認識,了解稼穡之不易、體恤民生之多艱,提升自身擔當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提煉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人生真理,從而成長為理想堅定、勇於開拓、頑強拼搏、永不氣餒的青春奮鬥者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榮夢想的踐行者。(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臨時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