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華:科技創新離不開“敢想敢幹實幹”的精神

發佈時間: 2018-07-12 08:45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鐘志華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對兩院院士和全國科技工作者給予了高度肯定,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能夠繼承科技報國的光榮傳統,自覺肩負新時代賦予的重任;能夠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偉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能夠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服務創新驅動戰略和創新型國家建設;能夠堅定創新信心,充分認識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將提供高品質科技供給作為畢生努力的方向。

隨著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的增強,我國正加速進入科技強國第一方陣。我國科技發展正處於量變到質變的歷史分水嶺,進入並跑領跑日益增多的新階段。總書記的重托和期待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敢想、敢幹加實幹,不斷攀登世界科技新高峰。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新中國科技奮鬥史留下了大量敢想敢幹、攀登摘冠的精神財富,值得新時代大力弘揚。我們在新中國物質技術基礎極其薄弱的情況下實現了“兩彈一星”偉大壯舉,形成敢於打破西方科技壟斷的“兩彈一星”精神;不斷刷新的水稻畝産量紀錄,形成敢為天下先的“袁隆平精神”;神舟六號載人航太實現里程碑意義的勝利,形成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太精神;高鐵從引進消化吸收,到系統整合創新,再到完全自主創新,形成相容並蓄、趕超一流的“高鐵精神”;相繼突破第五代戰鬥機殲20、國産001A型航母等尖端技術,形成勇攀高峰的“軍工精神”。在中國科技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關鍵階段,這些都是需要深入弘揚的強大精神武器。同時,我國在高鐵、核電、新能源、基因科學、量子通信、智慧手機、移動支付等領域也不斷取得新突破,顯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創新為引領的新發展理念的宏偉力量和巨大潛力,也體現了我國科技創新的獨特體制優勢,大大增強了我們大力發展科技事業,建設科技強國的信心和決心。

大力發展科技事業,建設科技強國,首先要“敢想”。要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樹立起大國自信。“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敢想,只有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才能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否則永遠受制於人,國家安全尚且不能保證,民族復興從何談起。只有自信的民族才能在通往科技強國的道路上行穩致遠,“敢想”是科技創新的源泉。當然,我們的敢想絕不是胡思亂想,首先是要基於國家戰略需求,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要,圍繞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尊重基本科技規律,敞開思維,放飛夢想。

大力發展科技事業,建設科技強國,還要“敢幹”。“敢想”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沒有“敢幹”跟進,“敢想”只能變成空想。我國科技發展正進入關鍵時期,各方面定會頻頻遭遇瓶頸,改革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風險和挫折,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進一步不一定成功,退一步卻一定前功盡棄,這個時候“敢於作為、敢於擔當”就成為了科技創新過程中最為可貴的品質。只有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闖難關,才能成功。我們不僅要敢於打破技術封鎖,實現關鍵技術的獨立自主,還要敢於挑戰世界性難題,去攻克影響整個人類命運的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努力成為國際科技革命的領頭羊。

大力發展科技事業,建設科技強國,最終要靠“實幹”。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任何宏偉目標都需要靠一點一滴的工作積累,一步一步的艱苦奮斗方能實現。科技創新工作更是如此。不少科技創新産品,原理看來不落後,而作為産品則常常出現問題,或是性能不可持續,或是性價比沒有競爭力。還有一些先進的,甚至領先的原理的驗證因為細微之處沒有把好關導致失敗而錯失發展良機。這就要求我們發揚工匠精神,腳踏實地,精益求精,將科技創新各個環境的工作都做到極致,以最終實現我們科技強國的夢想。(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