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亢德芝:“我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發佈時間: 2018-07-11 13:2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楊琴冬子 | 責任編輯: 王靜

【人物檔案】亢德芝,女,漢族,1978年10月出生,九三學社社員,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漢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間規劃研究中心江南分中心主任。華中科技大學工程碩士,正高職高級工程師職稱。主持完成項目榮獲城鄉規劃設計領域中全國獎8項。

1978年,一個時代開始。

改革開放風潮涌動,每個人都懷揣美好夢想,在新的時代開啟自己的奮鬥人生。這一年,亢德芝出生在湖北棗陽。

40年風雨兼程,在她人生辭典裏,幾乎沒有困難和氣餒,從來就只有奮進和追求。“別人做到的要做得更好,別人沒做到的要想方設法做到”,亢德芝説。

執尺為其規 為城市發展奉獻智慧

“我們是與改革開放共成長的一代人。記得上大學時看到的武漢,到處都是城中村、棚戶區、低矮的建築,道路兩邊都是公共電話亭。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這曾經是體現一個城市建設發展水準的重要標誌之一。但是,隨著城市的發展,仿佛一夜之間,手機迅速普及,電話亭早已退出城市的舞臺。而如今的武漢,早已成為一個現代化的都市,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亢德芝説。

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己成了武漢這座城市的設計者、規劃者。2003年大學畢業踏上工作崗位時,亢德芝就告訴自己:“規劃工作關係著城市未來的發展,城市規劃容不得半點粗心與馬虎。”於是,“精益求精”成為她多年來的職業歷練。

“領導經常強調的是實幹,我認為實幹最基本的含義,就是要認真做好分內的事,盡力把本職工作做到極致。每個人做到精益求精,就是對我們這座城市最大的負責”。

2008年,武漢市全面啟動城市設計編制工作。作為“珞瑜路沿線城市設計”項目負責人,亢德芝廣泛查閱資料,反覆修改完善成果,探索可管控的城市設計編制方法,該成果作為當年城市設計範本進行推廣。為了避免“走彎路”,注重協調與細節、品質與效率相結合是她的“法寶”。在組織編制《武昌濱江商務區深化設計》的過程中,亢德芝赴武昌區政府、地鐵集團、城投、公交集團等十幾家單位走訪25次,僅實測調研區域車流就用了一週時間。

“她帶領的團隊已經成為武昌區城市建設的重要技術平臺,為武昌區城市建設科學規劃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武昌區城鄉統籌發展工作辦公室肖海説。

2014年初,武昌區政府與北大方正集團聯合收儲中北路項目,委託亢德芝對項目進行前期論證、整體規劃、規劃設計、交通評估等技術服務工作。亢德芝“固執叫真”,反覆琢磨方案,幾十次更改調整,以至最後敲定方案與初稿“面目全非”。

特別是在“紅線”與“天際”的堅持上,亢德芝固執得沒有商量。按一般規範,北大方正項目退線15米就已可以,但考慮到中北路是條快速路,強調界面整齊,如果退線15米,行車速度和人行視野、城市空間界面都不好,亢德芝堅持將退紅線增至25米,硬是為市民爭取到整整10米的活動空間。同時,她把握建築“紅線”和城市空間建築天際線,將項目模型帶入到中北路整體規劃模型,將項目建築高度確定在180米以上。“項目與城市是個互融體,不能光看眼前建設,要看到怎樣將項目融入到城市整體發展中,站在城市角度,追求精品、追求品質而不是純效益。”亢德芝説。

為城市公共空間改善執著忘我

40年春風化雨,40年跨越騰飛。近年來,亢德芝越來越感受到了城市發展理念的變化。“以前追求的是城市建設的速度,現在則強調的是城市生活的品質。”她主持的東湖綠道項目,入選聯合國人居署“改善中國城市公共空間示範項目”,被稱為世界級綠道。

從項目提出到綠道選線,從景觀設計到後期實施,她參與了東湖綠道建設的全過程。在綠道的整個規劃設計中,總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她總是想盡辦法去克服。僅就規劃設計斷面的標準,就多達8次的修改與調整。

“是以生態自然為重要,還是以滿足遊客基本需求為首要?是因地而異適當降低標準,還是追求高標準的建設為重要?”亢德芝多次問診專家,問診市民,問診自行車騎行愛好者。她一直以“不留遺憾”為原則,反覆調整規劃設計,以求相對完美。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東湖綠道獲准入選聯合國人居署“改善中國城市公共空間示範項目”後,2016年10月,在第三次聯合國住房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會上,亢德芝代表東湖綠道設計團隊做主題演講,向世界推介東湖綠道。2016年12月28日,東湖綠道驚艷亮相,得到廣大市民廣泛稱讚。

“每次看到市民在東湖綠道漫步,那種幸福感油然而生。”亢德芝説,“我們還在寸土寸金的武昌濱江商務區規劃120米寬的綠化廊道,並結合城市道路設計更多小而精緻的街頭空間,要讓城市濱水區域有更多的視線廊道,而不是一眼看過去,密密麻麻全是建築。”

關注社會民生 為城市發展建言獻策

亢德芝另一個身份是九三學社社員,擔任了九三學社湖北省資源環境專委會副主任、九三學社武漢市委會委員、九三學社武漢市委會婦女工作委員會主任。

參政議政是民主黨派的生命線,也是民主黨派自身價值的重要體現。作為武漢市武昌區政協常委,亢德芝參與了完善綠道聯通 、推進古城建設、海綿城市、四水共治、武昌城市軸線等方面的調研報告,並在政協大會發言。她撰寫了《關於提升武漢中山公園景觀環境品質的建議》、《關於武漢市全面打造“設計之都”的建議》、《關於加快推進武漢市海綿城市相關規劃編制》、《關於加快推進我市生態小鎮建設的建議》、《關於加快推進東湖綠心的有關建議》等建議,極大的推進了城市生態文明建設。

“作為民主黨派要想更好的參政議政,參到點子上,議到關鍵處,做到‘參政不越位、幫忙不添亂、切實不表面’,真正體現出黨派特有的優勢。”亢德芝説。

2018年1月29日,湖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産生了湖北省118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最令亢德芝感到幸運的是,她能夠走進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肩負人民重托,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

今年全國兩會,亢德芝帶來的建議是希望國家能夠批復成立武漢長江新區,推動國家級武漢長江新區的建設。她覺得,通過武漢長江新區建設,可以讓長江經濟帶整個脊梁骨“挺起來”。她還高度關注鄉村振興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率不斷提高,但是很多農村卻成為空心村、老人村,農村的建設需要‘産、地、人’整體推進,現在村裏年輕人太少,鄉村振興需要更多年輕人參與。”她對加強長江大保護積極建言獻策,提出“希望能夠從生態、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來共同地實現長江大保護的標本兼治。”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爬山過坎,披荊斬棘。在改革開放的助推下,人民群眾的生活日新月異,無數像亢德芝這樣的九三學社社員不斷為改革開放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文/楊琴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