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俞敏洪:給課外班“去火”需群策

發佈時間: 2018-07-05 08:45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俞敏洪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對校外培訓機構不當行為進行整治,對此筆者雙手贊成。在今年兩會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對於如何解決中小學學生課外負擔重的回應,筆者以為,也抓住了問題的要害。陳寶生表示,要解決這一教育頑疾,“要割斷各類考試、考評、競賽成績和招生的聯繫,不把它作為招生的憑據”。找到病症根源,形成一整套長效治理機制,不似一陣風走過場,正是解決中小學學生課外負擔重這一教育頑疾的治本之計。

翻閱中國基礎教育發展史就會發現,給中小學學生減負,並不是當下時代的一個新問題。從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教育部門就提出要為學生減輕課業負擔,期間,跨越60年,“減負”始終是中國基礎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如何讓“減負”不再“高熱不退”?筆者以為,首先要清醒地認識到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重的根本原因。現階段我國大中小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總體供給不足且分佈不均衡,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好的學校,導致擇校熱;此外,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招生考試評價體系仍然以單一的學科成績為主,分數越高才越有可能上好的學校,這些都是導致那些以應試為目標的培訓機構受到家長青睞的深層原因。

所以,中小學學生課業負擔重的頑疾要想根治,首先要解決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不足和分佈不均衡的問題,這需要國家的教育經費投入和政策上的支援,不斷縮小公立學校間的差距,鼓勵優秀教師跨校流動,讓學生們在任何一所公立學校都能接受到優質的教育,從源頭上解決擇校熱的問題。其次,要改革升學招生政策,改變中考、高考目前過於依賴學科成績的考評機制,變為對學生全面素質的考量,從而引導學校和家長逐漸改變重學科成績輕全面素質的教育觀念。

同時,儘管目前教育培訓領域還存在很多問題,但其作為中國公辦教育的有益補充,如今已越來越多地承擔起滿足公眾對優質教育資源,對教育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並通過推動科技與教育的結合,成為中國教育體系中與世界接軌的最活躍的教育創新實驗場。所以,希望國家在政策上繼續大力支援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規範發展,同時對違反教育公平、教育法規和教育本質的行為進行堅決整治。只有各方群策補齊短板,才能讓中小學學生課外負擔重頑疾,治標又治本。(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