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人民政協是民主黨派的遼闊天地

發佈時間: 2018-07-04 09:00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朱永新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我是政協的一員老兵了。如果從1993年擔任江蘇省第七屆政協委員算起,已經有25個年頭。如果從2003年擔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算起,也有15個年頭了。雖然期間于2008年轉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5年,但仍然一直關注和參與政協的許多活動。2013年開始,我擔任全國政協兼職副秘書長,開始比較深度地參與政協的工作。

“一屆政協委員,一生政協情緣”,我與政協的情緣擔得起“深厚”二字,對政協的工作有一定了解並且有著深厚的感情。這裡,我從黨派的角度來談談自己的工作體會。

民主黨派是人民政協的重要組成單位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民主黨派是人民政協的重要組成單位,人民政協是民主黨派發揮作用的重要平臺。人民政協和民主黨派的發展歷史表明,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在人民政協協商民主中的作用,對於鞏固和完善我國基本政治制度,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增強民主黨派自身活力和促進政協工作的開展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人民政協與民主黨派共命運。70年前,在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全面勝利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産黨發佈“五一口號”,提出建國主張和行動綱領,得到了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社會賢達的迅速響應和堅決擁護,揭開了新中國建立的序幕。各黨派以新政協為平臺,在還不具備召開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下,民主協商建國大業。1949年9月21日,由662名代表(其中中國共産黨代表約44%,各民主黨派代表和各界人士代表約56%)所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舉行。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定了國都、紀年、國歌、國旗,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光榮地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民進首席代表馬敘倫在會上發言時説,要“用最大的努力,從事于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共同建立光輝燦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協,從它的發起、籌備到勝利召開,充分反映了與民主黨派的歷史淵源,集中體現了團結和民主的主題,標誌著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

人民政協與民主黨派共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政協是作為多黨合作的制度形式建立的,雖然後來政協的性質與功能發生了變化,但其作為多黨合作的制度平臺的功能,得到了延續和發展,關於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法律政策也日漸完善。1989年出臺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確立了這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憲法規定“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隨後,2005年出臺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2006年出臺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以及2007年《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對民主黨派在政協中的組成、地位、發揮作用的途徑作了原則性闡述;政協章程和政協的相關文件,對民主黨派發揮作用作了綱要性規定。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不僅為政協事業發展指明瞭更加明確的方向,也為民主黨派在政協發揮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和指南。

人民政協與民主黨派共輝煌。近70年來,人民政協積極投身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探索改革路、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走過了輝煌的歷程,建立了歷史的功勳。民主黨派既通過人民政協制度平臺充分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進行民主協商的職能,又通過協商建言,不斷推進人民政協自身制度發展完善。今年是紀念“五一口號”發佈70週年。習近平總書記選擇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專門闡述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彰顯了對這項制度堅定的政治自信和政治定力。

民主黨派和人民政協都肩負著落實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重大政治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政協集協商、監督、參與、合作于一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是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發揚民主、參與國是、團結合作的重要平臺。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在人民政協這個平臺上開展協商、實施監督、精誠團結、通力合作。人民政協要為各民主黨派通過政協更好履行職能、發揮更大作用營造良好氛圍、搭建更多平臺、積極創造條件。

設立民主黨派副秘書長是人民政協的重要制度安排

人民政協設立民主黨派副秘書長是政協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其中既有在政協辦公的專職民主黨派副秘書長,也有兼職的民主黨派副秘書長。他們在人民政協和民主黨派之間發揮著橋梁紐帶的重要作用。

在聯繫機制中發揮作用。人民政協的民主黨派副秘書長通過利用各項聯繫機制,及時了解政協的工作部署和主要精神,反饋交流黨派的相關情況,使二者的工作得到最大程度的契合,持續推動人民政協與民主黨派的團結合作。

民主黨派副秘書長通過參加政協常委會議、秘書長會議以及列席主席會議等各種會議,定期聽取政協工作情況的通報,回應徵求意見,溝通交流思想,既能使各民主黨派更好地配合政協工作,也能使政協了解各民主黨派的工作動態。此外,政協與黨派還有若干溝通聯繫的機制,一是組織和支援民主黨派開展視察、調研和參與檢查活動,對民主黨派在活動中提出的提案、意見和建議認真辦理。如民進中央根據政協的年度協商計劃,主動安排相關調研專題。特別是與政協專門委員會聯合負責的雙週協商座談會,從調研時間地點,到發言人選和主題等,都會密切聯繫,主動溝通。二是支援各民主黨派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提出建議和批評,參與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調查、檢查、民主評議等活動,積極推薦民主黨派成員擔任行業窗口部門特約監督員。三是邀請民主黨派參加政協召開的協商座談會、形勢報告會、學習講座、情況通報會、專題討論會等活動,針對民主黨派等政協參加單位舉辦專題培訓班。四是加強民主黨派機關與政協機關之間的交流,支援民主黨派機關幹部到政協各級機關挂職鍛鍊、培養等,政協的民主黨派副秘書長在這些活動中都發揮著上傳下達、溝通協調等作用。

在履職渠道中發揮作用。近70年來,民進始終見證和參與著人民政協事業的發展,一代又一代民進人秉承愛國、民主、團結、求實的優良傳統,通過政協平臺履行職能、發揮作用。一屆政協之時,許廣平同志就提出了《請政府明定十月一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舊國慶日》的建議,獲得會議一致通過,從此,10月1日成為中國人民最值得慶祝的重大紀念日。馬敘倫作為中國民主促進會的代表參加新政協籌備會擔任常務委員,並擔任“擬定國旗、國歌及國徽方案”的第六小組組長。他在1949年9月25日的座談會上首先提出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得到了毛澤東等的支援,當天晚上的座談會就是毛澤東、周恩來和與會者一起合唱《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激蕩人心的歌曲中結束的。

改革開放以來,作為以教育文化出版為主界別的參政黨,民進發揮自身優勢,持續關注我國教育文化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先後為《教師法》《職業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的制定和實施提出建議。率先在人民政協的舞臺上發出了設立教師節的呼聲,為教師節的恢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關於調整農村中小學校佈局的建議切實推動了《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調整的意見》的出臺。連續5年圍繞我國文化事業發展這一主題作大會發言,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推進出版體制改革等奔走呼籲。與此同時,民進積極開闢參政議政新領域,關於“節約資源”的建議對將自然資源保護列為我國基本國策起到了促進作用;圍繞“長江保護與發展”開展長達18年的調研,一系列提案推動了國家對水資源問題和濕地保護工作的重視;“三農問題”“星火西進”“生態家園富民計劃”“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鎮化建設”等領域的建言成果顯著,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肯定。

中共十八大“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的提出,為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實踐增添了豐富的時代元素和實踐土壤,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特別是把“政黨協商”作為政治協商之首,把脫貧攻堅民主監督作為民主黨派的重要工作,更是為民主黨派履行職能賦予了更大更多的使命與責任。(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